CS中的空间使用。
痛苦如果是常态,那也不会有痛苦了
令人沮丧:frustrating,打/被打:beat/beaten
在中文中,主动被动性不是那么明显,是被放在并列位置的,给人的感觉是,打和被打有差不多的性质,在英文中则都涉及词的性质的改变。
——也许正是如此,在中文语境中,总是单独强调主动性和被冻醒,“他是被动的”“他是主动的”
一篇:拼音输入法。用拼音首选输入一篇美文。
域限空间的陌生性,在于你从没有盯着一个符号看过。失认。你从来没有为符号的每条曲线,把家具、走廊的每个构件每处纹理赋予意义,再整合起来使用,你在大概齐的意义上使用之。always looking,never seeing。
立交桥是一个全对应的结构,一个来向对应着每一个去向。每个方向之间两两都有联系。这是一个挺完整/完满的结构。
拉康辞典,p225,提到莫比乌斯:其实莫比乌斯永远的确有两个面,只是这两个面互相连接罢了。
The Comfort of Liminal Spaces (and The Desire to Disappear) (youtube.com)
人之间的互动/行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重要的?在什么场合下重要?最初人们之间有那种很紧密,不涉及双方之外事物的交互关系么?金融、赌博、竞技。
中国(24.1.1:或任何发展中地区)的环境主要都是阈限空间么?
阈限空间拒绝投向它们自身的凝神关照的目光,并且做出很有限的指示,其中的物件都有狭窄的功能范围。强的意图。
普通周末live的封面,和比如brad Mehldau封面的对比。建筑学院的普遍的审美,中国的设计。元素总是很强的、仿佛有一种恐惧:不敢改变它。压迫性的,被奇怪地强调的线条、形状。
被强调的东西成为压迫性的。我们同时总是主动地做出这种强调——仿佛在潜意识里就是要继续这种压迫。
每个细节都要有一个道理、一个寓意,一个“说教的故事”,超出它自身。刻意。
回到封面,一种几乎引发恐惧的简单。简单,同时,它表达:that’s it,all of it。
也许我们的头脑中总是有这样的刻板/强迫性过程:寻找意义,寻找确定的隐喻。寻找特定的所指,我们通过问“它指向/意味着什么”而对该物品本身产生强烈的偏执崇拜。
《没咯》,如此糟糕地使用不和谐元素,的确像一种消费。把不和谐的东西变成确定的,可接受的,已知价值的东西。他们很爽快地使用不和谐,清晰性就是这样毁掉了混乱感的。
但是这种亵玩——仿佛复杂、混乱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关卡,一个挑战罢了。一方面,似乎这是强者的态度,但是……某种程度上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恐惧么?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两种征服恐惧的方式——一种期望解决它,让它结束,另一种只是在其中挣扎,通过接受恐惧来政府了它。福禄寿的这种方式确实隔绝了绝望、愤怒、混乱的情绪。
——这里不是把不和谐音素放在了规律的节奏中么?是的,节奏。是的,你看不到歇斯底里。
…………混乱是否是一种欲望?死本能?是的,把混乱的东西秩序化,这里难道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破坏欲望的恐惧?
………………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对强者来说才有混乱?如果让他们尝试自己控制不了的东西,那会是什么?
浙江村,p47,但是,“浙江村”能够在大红门地区形成并如此迅速地扩张,并不完全是因为大红门地区的特殊性。当初温州人来到这里,基本上没有意识到它的离城近等有点,更没有意识到这里多样的土地占有方式能让他们今后做“大生意”(盖大院和市场)。他们当时只觉得:在市区可能不让住,要到“边”上去。不少人认为大红门的交通条件是“浙江村”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这里有海户屯长途汽车站,2路汽车车站可直达前门与东华门等地。但事实是,海户屯长途汽车站在1992年才从木‘木犀’园石马坟南移至海户屯。温州人初来这里时,根本就不存在理性的“选址”。“浙江村”迅速的扩展,主要是外来人口的“后天努力”所致。
例如,我可以就这段人类学文本提出这样的密集的疑问:周家的形成和他们的居住环境有多大关系?大姐夫的地位和居住空间的结构有什么关系?5个雇工的规模和工作环境有什么关系?雇主和雇工的亲密,是浙江村人特有的文化还是空间的限制所致?
拆迁户,从有院子的平房转入板楼,人际关系(家庭/社区)会有怎样的变化?如何互相串访?有所减少?
也许应该这么想:如果我把这里拆掉,附近的人们会在这里自发地建成什么?
建筑本身是不会变的……追求内部动态,例如随机开洞的建筑,一个人不会想去第二次。
有的音乐,不带预期似乎会比带着预期听起来更无聊
“把宿舍当你家了?”——所以宿舍不是家么?我们没有家么?!
我们现在实际上没有正常的邻居。一梯两户、一梯三户,门对门……
郑东4F东侧和南侧。南侧空调声响,但人的动作很少,似乎持续声音让人也更平静。或者只是人少。东侧则全是拉笔袋、放水杯,挪椅子的声音。
郑东的声学设计烂到家了。几乎没有做吸声,每个人的声响此起彼伏,而且有点儿混响。个人声响全都和生理需要有关,久坐、口渴、头痒等等,这还是……操!背后为什么有人用鼠标?!
而且,例如南侧,例如许多不靠窗的座位,实际上视觉上很压抑。南侧是因为太阳太强,必须拉上窗帘,所以黄不拉叽的。
亲近自然的生活,对话、玩乐都发生在室外场所,山坡上、草地间、河岸边。如果那是人一般的生活常所,现代的方正的房屋当然就是压抑的。(哪怕农村的砖房其实也是方方正正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压抑的。)重要的问题是:不自然。建筑就应该像交响乐、电子乐,或者,音乐一样,在田野里成为不重要的。
…那种快乐也和放弃有关。走在来郑东的路上,极简主义也是的,抛弃、舍弃、放弃、弃绝。不拥有什么,或者不敢拥有什么?
现代又是否是一种放弃?一种堕落?对拥有幸福的恐惧。
所以干脆生活在恐惧中。
言语:根据意识现象的内容发出合规矩的声音。对言语的描述也是以语言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只能用语言来描述语言,而语言究竟是什么,我们其实并不清楚。……言语的意义。当我们被问及言语的意义,不过仍然是发出合规矩的声音罢了。
p633 也许有终测试、可判断……这些性质就和可被整除(素数/合数性)一样普通。
部落也许是本来可以稳定的单元。但当内部的胜利欲望产生、或者其他部族出现,都会激发竞争攀比,这样秩序就消失了。
可以说精神分析的揭伤疤……把一个笑容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还原到一段痛苦的故事中。但这是反历史的。乐观、积极正是从这些痛苦中建构出来的。
当人不知道世界上只有人类有智能时,在荒野看到整齐的东西,就不能判断这是人造物。
也就是说,是否可以不受美学引导?
re10.21:但是,那种意识形态是个人化的——可以说是功能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功能主义并不是一种设计技巧,而是一种使用理念。设计理念和使用理念的含混关系。你在按照一种图式设计,但也正是在依赖/针对那个图式设计。
天光有精神性的原因……多少也是,抬着头你做不了什么事(除非你在修天花板——不,那需要对天花板的直射光——除非你在修地面,或者在晒盐,之类的)。
我能认识到颜色的所有方面,不过仅仅因为我能认出来。我可以试图去说出来,只是说不出来。
当我们例如想象一个洞时,往往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形象,而不是例如瞬息全宇宙那样,平行展示各种洞的可能。我们此时并不在真正的抽象意义上想到洞这个概念。
——或者说,当我们以为自己在想抽象概念,实际上并做不到真正的抽象。
努力假设了对抗,虚构了阻力。如果你是努力地做什么事,有时你只是在对抗虚假的阻力。你带着恐惧做这些事。
p569,所以还有什么动物可以回忆起久远的一起事件?
p570 动词维持着名词,否则,另一个角度的同个物体就不是这个物体了。
我不喜欢条件反射。我不喜欢LTP长时程增强效应。
p571 我们几乎可以玩弄我们所有的符号。我们可以。所以重制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功能。
自习教室也可能被咳嗽、吃东西等等的人占据。领域感并不强,人的图式也很有问题。
当你的认知科学知识增加,你会觉得自己更聪明——这多少非常搞笑
汉字的分型,当我们说道“当然”,“当”和“夕、”,“犬”,“灬”都在引诱着被解读。但是but不会——however会。符合程度这么高,我们的解构力量将一直被控制。
创造一个英文新词,例如buzzat?比创造新的汉字更容易(24.1.1:想想徐冰)。
包含意义的最小单元。英文中笔画其实是被锁定的。笔画-字母-词素-词。汉语:笔画-字元-字-词
三体问题是否是一种美学问题?
智能的另一个问题:我们除了把高层的东西描述为底层之外……无法描述它本身。我们所说的所有东西,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我们思维的最终结果/最高层面。
放弃、堕落是否实际上是困难的?
你还是面对社会压力、记忆的压力。
除非你彻底转变为淫荡者、背德者、杀人狂、恐怖分子,…
建成环境是持续可见的,如果是社会实验运动、社团,需要演讲、媒体、组织、讲座。
……例如,学校如何提供对话?通过组织对话?(24.1.1:——但是例如相比于建造一个交流中心呢?)
设计默认了这样一件事:人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欲望/愿望构想出足够适合于之的人造环境。——否则,只要一个人懂得装修,就不需要设计师的存在了,那样设计师更像是负责图纸、采购、施工联络。
例如乡村,你的确可以想象,如果那里有了(设计上)有趣的地方,乡村就不是乡村了。
清晰简单的现代建造场所,会提示人在其中活动,尽管具体怎样活动不一定。
那家咖啡馆的面具灯罩和玻璃灯罩:信息和氛围。软表达和硬表达。暧昧、取巧的表达和微妙的表达。
这种迷思:童心最高级(而沉思很可悲)
简洁、极简主义是否是现代的发明?
就好像那种智力测试题,让你找出规律,后一道题和前一道题的规律藏在类似图形的不同方面。现代形式(现代风格)面对着一个(正是这一)问题:它不只是简化信息,而且是把信息转换到了其它维度,例如从纹理转换到了形状。它不只是简化了,而且更改了存放/表达的位置。所以对有些人而言他变得不可读。人们只是感到事物变简陋了。
之前一会儿:我总是想尝试,贫穷的现代风格。现代风格的逻辑不必需要财富。
在有限欲望中就有富足(足。),所以可以有表达富足的装饰。
历史的消费主义(复古)变成欲望有限的。
(re-7.23)道路意味着欲望,道路通向某处,在目的地之间。(道路是“之间”,而且是目的地之间,它意味着欲望,而其本身不值得任何欲望)
道路是欲望的姿态本身(不是欲望的对象)。
“而移动过程中从未驻足观看的那些场景,就被称为阈限空间。”
只有目的被观赏。
我们的视觉果真是3D的么?还是带有深度的二维图像?
在建造出立方体之前……我们怎么知道三维的?
……纹理意味着历史(木头纹理是它的生长过程)。符号化只在顶层运作,不关注历史。
深夜:
自习室(完全没人用!),无功能的空间,仍然是自由的空间。我有能力使用它。的确很多人都没有能力使用它。无限定的空间中你可以做任何事。如果它被某些家具占用,你就不能随意尝试新的东西了。空的空间的确(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引导你尝试新的东西。
日式美学,是又规矩又随意的。圆角矩形、圆角梯形……
好,如果我们的人口降下来了,那么城市呢?那么多三四十层的楼房变成什么?一人有四五套房,还是全都变成空城??
难道我们能拆毁城市?
拼音输入法把手误转成口误
适应能力。健康。舒适的地方如果形式也强……也许会形成一种崇拜。
北欧,木材的使用很多。在中国并不是。我们没有林业么?在这里木材是昂贵的。
“……因为那个,所以我要怎么怎么做……”首先,事实一定远远大于这个三段论,一定有其他的前提。不是三段论的。不是这样的。事情是复杂的。
(回来看到26教)严肃和幸福。
……真实,仅仅意味着和其他部分有交互。所以只有系统内的事物在系统内是真实的。
许多对拗口名词的阐释……你会发现,如果要那样解释,还不如用相应与之的更顺口的概念。
是什么产生了事件、概念?——稳定、耦合。当我们说“羊”的时候,一种模式贯彻始终——不会打断这个概念。这使得我们可以说。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这种维持。
(一团空气是不能有这种稳定的)
同时,也不是秩序本身,而是秩序的秩序………秩序也是一种秩序。
……稳定是所有概念的前提条件……稳定是最基本的“概念”。
石头本身是稳定的,石头对空气来说……是不稳定的,石头对玻璃来说是稳定的。
当我破坏一块石头,另一块石头不会改变。
但我脑中的视觉皮层的发放模式(原子移动的模式)会改变。
想象,如果另一块石头和那块石头以同样的形状改变……我们确实的确本来就会因此觉得它有某种智能。
情绪价值?我觉得情绪没什么价值。也许正相反,很多人太重视情绪。他们对情绪敏感,没有适应力,容差。
发现美并惊叹于之的时刻才最能说明美对各人的意义。——美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它作为一种发现时的震撼性。座位一种发现。奇迹。
——否则它不会具有吸引力。
……所以它某种程度上(正因此)是无厘头的、非……无关理性的。
秩序是无厘头的……逻辑是终极的非理性?
(LW:因果论是最大的迷信)
视皮层在脑的后部……五官都在前面。这恰恰反映着脑的复杂处理过程……视觉就是要经过那么长的处理。如果这种处理需要的正是近似于从头的前部到后部的距离,那么视皮层在哪里反而可以说是最近的;
人没有强计算力也说明了我们不是单线程的……总是有干扰。计算对我们来说是以……不太理性的方式完成的。
盯着一个红色的物体并想象这是你第一次看到这种颜色:令人震惊的是,这的确是你看到的。那来自更远的地方。
是的,一种富有顿悟体验的生活。那是一种追求。
…一种安全的一惊一乍。
闭上眼睛时,空间是怎样的?
一个人,在一生中,是否能适应于例如十个以上的公共场所,或工作地点?……例如喜欢上十个不同的图书馆——恋地情结。
思维可以在语言层面运转,也可以在图像/感官层面运转。(刻板的创造力就是,要经过语言的中介。)
在宿舍我甚至看不清东西
……草图功夫,恐怕是很珍贵的。如果你想要改变事情,只有如此,你才是自由的。
自由不只是当你想到什么,就可以去做,而是,你真的可以想到些什么。只有当你有创造力,你才是真正自由的。
没有,任何人,阻止你做任何事。
极简形式给人坚固的感觉么?可预测?
主要是难以想象形变?例如裂痕、弯曲、折断。简洁的形式限制联想空间?
——说的是,在直接、短时、微妙的意识层面。意识的微观层面。
木材、布料和金属。
轨道,人们在尝试移动时才看到的限制模式。
磁力限制的轨道更吸引人的原因,也许是在它之中可以看到杂多和限制规则的混合,限制规则的非客观性被凸显出来。
想象和理发师说:恭喜你,你完成了你认为很好的事情,获得了100个金币。
——金币?
——可以兑换游戏里的物品,虚拟物品。
能否想象一种有多种货币的社会?不同层次的消费不混在一起,例如艺术、娱乐、生存。
认为艺术仅仅是符号的人当然有一种错误,即认为它仅仅是符号。
设计追求的整体性……那其实也就是,不可分割性。你无法想象iphone被切断。
(当我看着食堂的桌子,我会想到去擦干净、扣掉卫生宣传贴纸,当我看着XXX那个桌子,我会想到重新切割木板。)
令人措手不及地领先,突然采用非主流的办法……确立地位。这是极客博客中的一种常见情况。
为啥“Rizz”当选2023年度词汇?啥意思?_哔哩哔哩_bilibili
“注意不要把Charisma和Chrismas搞混了”……这明明是说了:1你可以把Charisma和Chrismas搞混,2不要这么做。把语言当成工具……内在于汉语文化中的工具——把英文当成一个汉语词来用。是的。语言学习的这种错误,只是把外语词当成舶来词来用。
……怎样去想象正确的学习了新语言的感受?应该指出,你应该感到母语和外语处于平行的位置,你能感觉到切换而不是借用。
Mikal☕️ on X: "@HumansNoContext https://t.co/YSNZVB0KVg" / X (twitter.com)
春天的故事,32:09,也许正是,表达时未来得及完全表达的,会在旁人看来变成在无意隐瞒的。——也许尤其,或仅仅是在所描述的事件发生时表达者自身也没有特别清楚,或者说自己也感到暧昧时。所以也许也只是后来的描述才让人反应起来自己的暧昧。
深夜:
在任何意义上你都不能评判别人的观点,唯一能改变的是别人说话的前提/背景——的确,只有当“错误”的人不去对他的背景疏忽了,你才有可能改变他。
所有人说的所有事都是对的,且完全正确。你必须在这个角度上看待社会。
听春之祭,重复节奏真是很符合一种心理模式。重复?欲望?我们一般的意识里确实的确很少有重复。
所以,(反倒可以这样想:)如果人类一百年内没灭绝会怎样?
独异之物 P22 我嘛,我喜欢美国城市的地方——是你在穿越这些城市,同时却不会想到建筑,你不去想具有某种历史等等的审美这方面。人们能够在城市穿行,如同在一片沙漠中,如同在一堆堆别的什么东西里面,不去顾念艺术、美学、艺术史、建筑史等等这一套东西。
P24 但必须承认,我们本许多无意志的建筑包围着!一系列的现代的或者现代主义的(我们使用这个词的历史学意义)态度建立在这一现实之上。数不清的地方具有一种没有审美意愿的审美。
——人的确会对视觉有要求,例如农村小洋楼
P26 然而,纽约给人的是对一个已经终结的世界所造成的那种目瞪口呆,这是一个绝对启示录般的世界,但它在垂直方向是圆满的——而最终,它因此引发一种失望,因为它已经成形,因为已经存在于哪里,人们已经不再能摧毁它。它是不可摧毁的,形式的作用已经达到,形式超越了它自身的目的,它的实现超越了它自身的限制,在此之中实现了一种解放,一种对空间的结构解除,这空间对垂直方向不再做出限制,或者说如同在其他一些地方,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做出限制。但是,当空间变得不确定,在所有维度上都变得无限,那么还存在建筑学吗?
P27 确实,面对某种具有某种目的的过度完备的东西,人们不得不进入狂喜和纯粹的凝神关照……在思想中,在思想的心理空间中,必须重新找到概念,必须回归到内里,或者必须走向一旁,绕到另一边去。再一次,某种完善的东西成为屏障。这是另一类的屏幕。天才的人在于每一次都让这种过分完善的形象失去稳定性(de(’)stabiliser)……
P29 我觉得这适用于任何形式:它总是已经逝去的,而且总是处于一种超越自身的前瞻中。
P31 挑衅(激发)——诱惑……一种有计划安排的诱惑,它是不存在的,所以这没多大意义,…在这一问题上也一样,任何的有安排地将诱惑付诸实行显然都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诱惑,人们无法来计划它,而被建构的事物或者被人加以普遍化的矛盾性,它们地消隐效果也是无法计划的,诱惑是无法被人正规化的。诱惑必须保持为隐秘的。隐秘的领域,就是诱惑的领域,它只有在挑衅中才显著存在;它几乎就是挑衅的背面。挑衅,即努力让事物变得显白,通过矛盾,通过丑闻或者通过挑战,让某种或许原本应该保守秘密的东西变得显白。
《狗镇》恰恰证明了建筑学的合理性,没有布景在一定程度上是荒谬的。
在系统外看系统可能不会得到任何有关系统内部的东西。你只能在系统的角落,而不是系统之外(系统的阴影处而不是系统的背面)来看系统。
世界中至少存在着建筑学,也就是 …对秩序的反思………这样一来建筑学其实不可能创造任何稳定的秩序。世界上至少存在着反秩序。
署名…彩蛋空间…自我反对
深夜:
p38 和审美化也许相对的是:“让平庸之物的平庸涌现出来”
他居然认为蓬皮杜不是审美化的?
艺术并不只是生造价值,也许至少艺术是一种非语言表达,仅此而已,你鲍德里亚说的所有话也可以翻译成艺术。
论证、言语又为何不是一种审美?
……我们不能说出一种颜色的特征……就像不能演奏出一种颜色…………我们可以画出一种颜色。
东方审美似乎并不只是随意,而且,强调这种随意——也就是,明确地(甚至带有讥讽的语气)反对整齐、秩序、理性。(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速度是一种长度?
时间和守恒有关。事物的时间维是无限长的。事物没有空间守恒。
建筑的功能间性?建筑不能阻止你进食、打扫卫生、阅读、用电脑、交谈、使用乐器,但是可以影响你做这些事时身体有多舒适,同时,让你以某种态度做这种事,并影响你起身休息、想到别的事的频率。
建筑处在功能之间、之下。建筑类似操作系统。
不能说我们有生存意志,那不是理性的、明确的。我们只是有很强的生存的倾向、生存的习惯。
分配、指定的过程长时有效。这种指定具有不小程度上的随意性。装修之后、摆放完家具之后。你多久见到你的舍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书桌?
家庭装修、彻底改变自己的书桌——这意味着什么,这是怎样开始的?新环境意味着新生活。
想要装修但没有装修、想要出门但没有出门。
房子的确是大多数人心中重要的想象、愿望。你想要一个在哪里、有几间房间、多大的阳台,等等的一个房子。
传统房型和传统观念。
Pervert’s Guide 狗镇、星战2“不朽是真正的噩梦,而不是死亡”
深夜:
智能,在时空中是树形的。
当你使用所有媒介创作/传递信息时,所有媒介也就被审美化了,这样就阻止了世界上产生一般杂多的东西。
也许人总是需要一个放纵欲望的地方,但是许多人在一起放纵,就激发了堕落。
就好像,世界上有盲人,那还要创造(视觉上)美的事物么?
——似乎,想要达到真正的审视状态,就也必须要求精确清晰的环境。或者你只处理存在于你印象中的事物。
p476-2 使用不同的语言编程序就像使用不同的调式作曲,尤其是如果你是在钢琴键盘上作曲,那就更像了。如果你学过或写过不同调式的曲子,你会发现每个调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情色彩。同样,某种指法组合的使用方式对一个调式来说很自然,但对另一个调式可能就很别扭。因此,你所选择的调式对你就具有引导作用。
p480-2 我们人类同样有“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它们的差别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已经习惯于自己生理上的刻板性:我们事实上不能凭愿望治愈自己的疾病,或者长出任何颜色的头发——只举这两个简单的例子就够了。我们无法使我们的神经元兴奋得再快些或再慢些,我们无法重建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无法重新设计一个神经元的内部结构……
p481 这个天气的例子。人类语言描述出来时是很容易有层次的,但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概括和忽略细节。
——你总是能把一系列事情描述得有层次,但这更像反映了人自身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事实。
之前:的确至少对我而言,没有美学的科技显得毫无意义。例如不好看的火箭、用难看的ppt展示的诺贝尔奖级科研结论。
p486-2 一个人所需的一切不过是一个关于最高层活动方式的模型。众所周知,这样的模型是非常实际也非常有效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冥想、凝视是否是在更低层思考?凝视将感知分裂,事件存在于事物之中。生活在顶层——肤浅?
想象:人的房子每天都有(大幅)变化会带来什么?
卫津路图书馆:在考试般的感觉。别人的声音很清脆、近。没有混响。没有其他环境音。难以达到独立,容易同步。(12.10:想想千禧桥!)
拥挤的环境容易带来行为的一致性?
p517 建筑设计……设计像是……重新用笔画造字(徐冰)。
p518 这种新添的复杂性是你进行这种概括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p522 意识系统正是这样。它们只是在符号层次上感觉到自己,对更低的层次,如信号层次,则毫无意识。
建筑设计和界定。
只有没有座位、桌子、柜子等等等等的地方……只有没有家具的地方,形式才能明显地起作用。
也就是说建筑其实是没有功能的。建筑的功能往往只是天花板、墙壁、窗户等等的功能。阳光、氧气、温度。
建筑的起效依赖于指定的过程。除非人自发地把环境和活动联系起来,否则建筑其实不具备功能引导的功能。
这瓶四块钱的柠檬百香果汁。交易带来分工,带来多样化。
手工制作物品用具的需要,那能维持世界图景的完整性。异化和断裂。
实际上很多东西你是记不住的,你必须持续劳动/行动/练习,来记得他们。
正式的、陈述性强的、祈使的、界定清晰的、简单的……
……易于规划?对思维简单者有效?
建筑是需要财富来购买的……需要社会分工和工业化。你想用砖、金属、木材等等来构造自己的生活………但这些材料是别人/工厂帮你搞出来的。
对人类来说,有超过生命和技能之外的遗产。文化、物质遗产
建筑似乎并不能让你看自然本身,而至多是让你看自己以什么姿态看自然。建筑是你的态度。
“新生活”和建筑,拆/建的建筑,和法条的区别。
速度是在时刻内的概念么?其实不是。
意识呢?和意识对应的不一定只是“形状”,或甚至不是形状。也可以猜想,例如颜色其实也未必不对应于和时间有关的量。
是的,意识中的任何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如何?
也许心理学——或者说,很多理论文章都不应该提出概念,而是让读者想象指向之的情景,并让他自己命名。
那种自己没下过定义的感觉被别人下了定义,会有类似被诬陷的感觉。
深夜:高档次的环境也许就形成边界感,人们更多关注环境。在无可谓高档的环境中,两个人才有必要交谈。
——在异样环境中人们至少会谈论环境的异样。
建筑应该首先满足健康标准(物理、生化生态)
例如马斯洛的说法中没有对建成环境的需求。自我实现也只是一个事件。
人至少可以通过组合不同风格来创造自己的风格
例如在学校超市里看不到任何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商品,那种体验和失明是有些像的。视觉失认。
应该认为空间是承载变化的(承载成长)。强调空间的固有属性/特质,并以明显清晰的方式描述之,这样其实建立了一种期待,即同样到了某个场景,就会有同样的感受(例如,平静、有活力,等等)。彻底错误。而且持有这种图式的人,…
把所有东西看作技能是非常有毁灭性的。
技能这种说法给人一种物品、货币一样的感觉,它主要在有/没有的框架之下、一个人具有之与否,而不是例如这些东西给人的感受等等。似乎拥有什么技能都是算计,就像游戏里的技能。你并不纯粹地享受在这些活动所感受到的东西。
生活不是充满了方法和技能,生活只是一种flow。I'm just doing what i’m doing.
技能似乎的确和评价相连
符号化的视觉(卡通化的视觉)
(《论摄影》:)即使没有相机——眼动难道不是一种权力、评判、捕猎么?!
人类智能似乎有这种能力:补全扩展信息,而且,不只是例如想象视野外的视象,而且这种补全还可以跨越感官/意识的方面,例如,从肢体活动中反推出态度、从视觉推出听觉、推出潜台词。
仅有事件的生活,无限进取的生活,也许不太有坐享其成的时刻。审美是否是一种享受??审美并不是工作?
审美把事物看作完成了的,而不是一时的提示物。
“在世界上寻找美”的态度,当被扩展时,是否将增强人们的坐享其成的生活态度?
也许有一种技术是,当说到一个概念时,维持住它相关的意识活动,并且能差不多恰好只消除这部分,尤其是抽象概念。例如想象因果关系不存在,等等。
输入法首先导致的是书面表达的不流畅
质疑和不屑是公共说理中很不健康的东西
注重进步的人并不会有特别好的审美,他所使用的各个工具往往都不会是很好的——在他进步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垃圾。像马斯克,马斯克有点品味,但是他的品味有限。
极简主义的住宅仍然强力地要求光滑。这也许是一种矛盾,这个人并不真正能接受简朴,光滑和整齐是他对奢华的留恋。
一种很慢地生活——但世界是否停止?这种生活在哪里结束?
也许过程性的东西是不需要美学的。我们缺乏美学也许也和这有关,我们的叙事是,这是发展中的地方。我们没有那么多成果、确定的东西。
可悲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个可以改变的情况是无可说可悲的。只有不可改变的东西是可悲的。
想象:中英文混说的人令人讨厌,似乎他们一边还在嘲讽对方不懂英文,而且在炫耀自己的能力。但另一方面,那些人是否可能是,熟悉了英文语境,有些表达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他们伴随着一种被剥离了文化环境的焦虑感而紧张地在汉语中夹杂了英文?
就像在国际象棋中你发现不能让车直着走
芬兰建筑,像是只是增加了光滑度和尺度。东西多。
约瑟夫 · 阿尔伯斯 :艺术是启示而不是信息,是表达而不是描述,是创造而不是模仿或重复。艺术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
sidechain的静音。音乐——舞曲中的沉默是恐怖,是阴影。
例如想象建造一个校园内的观景看台
you have to be permitted to be kind to people
也许鼓励会摧毁一个人。只有不自信的人才需要鼓励。
p11 我认为德勒兹在《普鲁斯特与符号》中以不同的方式谈到了这一点。这种异轨(挪用),促使人们洞察到感性,这感性并不寄寓于物质中,而是寄寓于非物质性中,这个概念是建筑学应该拿来用的。所以,从诸如此类的一些概念出发,我们得以创造出比我们所见之物更多的东西。
另一方面,一些视角是否不恰当地给予了人类活动第一性?例如,考虑环境,人类活动在最开始不恰恰包括和环境的互动么?
23:45 例如我们说不出红色和紫色的区别,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法描述出我们能意识得到的某种东西。意识中有超越了我们的意识的内容。我们知道它们有差别,但是完全说不出来区别具体是什么。那么真正让我们知道红色和紫色不一样的东西,是否在我们的意识中??
品牌(logo)作为符号、标志、符文、图腾。本来通过表示身份来影响人的行为,现在只不过是除去了高低之分,但还是有分的。从地位变成了性格。
爱因斯坦没有用过电脑
…误解始于语气和内容不符——另一方面,语气和内容不符是否是因为——是否只是语气仅仅对应了被压抑的潜意识?但我们为什么……正确的表达是怎样的?那种语气会被转化到内容中。对,本来应该用话语的内容表达出的部分被放到了语气中。总之这里面总是反映出我们对表达的压抑。——实际上也许一切都是压抑带来的。或者,压抑最初是否只是礼貌考虑?担心冒犯别人?
植物在灵性上根本是神秘的
草木都在繁殖……
p413 摒弃感知,摒弃逻辑、词语、二元化的思维——这就是禅宗的实质,主义的实质。这即是“无”方式——非智能,非机械,就是“无”。赵州处于无方式中,而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无”废问了那个问题。
好的街道铺地是否让人看向天空?
树叶落下后,对岸变得更可见了,人们更容易想到那里并过去吗?
盲道。没有盲道就没有盲人想出去。
建筑当中没有时间,也没有逻辑步,只有人的移动、感知、整理才能解码出一个论证,等等。
集聚地块边界朝向远离该地块的方向产生阴影,
凝视的反面:睁大同时放松眼睛。
室内的秆件大大增加室外感?
形式的东西可以用最简单的材料来做
很明显的微妙的差别
设计像是旅行者金唱片。
这明显是贴纸的砖块图案:装饰是否是社交性的?乐观?
《建筑视差》,Zizek:真正的功能和粗俗的展示之间“建筑上正确”的对立可以通过简单的水泵和金色水龙头之间的对比来说明:一个是满足重要需求的简单物体,另一个是过度展示财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始终小心,避免陷入约翰·伯杰在《毕加索的成功与失败》中所暗示的陷阱,他尖刻地指出,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因为它与穷人打交道悲惨,一直是富人的最爱。”,人们很快发现,这种对立是由一个更加复杂和模糊的背景决定的。任何参观过真正贫民窟(如巴西贫民窟)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注意到,这些临时拼凑而成的建筑,即使是用瓦楞铁皮和木材制成的,也常常充斥着可笑的过分俗气装饰,包括(当然是假的)金水龙头。(大部分)穷人梦想着金色水龙头,而富人则喜欢想象比尔·盖茨试图帮助贫穷的非洲人的方式是家用设备提供简单水泵的简单功能,而贫穷的非洲人自己可能会尽快用“庸俗”的装饰来装饰它。这就像是叶利钦在俄罗斯的一位观察家所说的话:那些想表现出吸引力的普通女性打扮成(一般的)妓女(浓重的红色唇膏、廉价珠宝等),而真正的妓女则喜欢通过穿简单而昂贵的“商务”套装来区别她们的区别。事实上,正如在巴西参加狂欢节的穷人中流行的一句话所说:“只有富人喜欢谦逊,穷人更喜欢奢侈。”
例如,这个厕所里,塑料水管和金属头。谁看不到他的不和谐?不觉得这有什么的人,就好像我们会说:他们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但那些是什么东西?
但是那两个东西的确不形成整体(从格式塔来说)。这会传达什么?——你得不到协调——没人在乎协调——随便点。
环境本身之间是在吵架的,问题是当你看人们的表情: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想到要尊重他们,或者融入这个环境和群体,这就意味着协调是不需要的。
什么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否就是非视觉的?对盲人而言呢?
——??多开半边门的那个事情——那难道不是建筑学么?????
实际上也可以设想一种可以轻易揭开、掀开的墙皮,或者任何的“层”——就像引擎盖一样。
例如暴露结构,这其实,不应该为知识服务。不是说抹了砂浆等等人类就忘记结构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了。暴露结构真正的作用是,不再轻易忘记已经完成的事,阻止无尽的增加/技术地质堆积。
进步的一个原因是否是覆盖?永恒进步的前提又是否是忘却?
车辆某种程度上是极简主义的?它让你只专注路和风景。车,相比房子,的确更符合与世界文化。
——提供场所,消灭不适用的场所。
人们也会改变他们的环境。买房子、装修、改造、搬家具。(11.27:在何种情况下、为什么目的?)
形式问题,如果不是有显明的——鲜明的意义,就不如用常规做法?(或者,某种样式也许尚未被广泛采纳但可以被广泛采纳)
可以说设计是在同礼物对人有意义的那样的层面上对人有所影响的——当你给他时,被理解为一种
许多设计在声称一些好处的时候,就像你的远房亲戚给你了一件手工的衣服差不多。
“这么说不是为了让你……” ——“所以是为了什么?”
这个对话中,前者其实应该表达的是,他并不是想要操纵什么。
“As I have told you before, I lived in the back of an old car. I had taught myself to read and write. So if you’re young, don’t give up. Don’t say the world is just against me, that's not true.”
…上海中心,例如,它的形状不是一眼就能把握住的——你需要转到另一侧才能明白——也许你所以自然地产生一种扭转身体的运动趋势,而这可能正是一般意义上动感的原因所在。
许多时候我们就是我们的环境,环境提示变成我们的动机。
建筑师想要重塑生活方式——但问题恰恰是,许多生活方式和建筑无关。
许多时候,生活方式和政治是否仅仅立足于相对稳定的技术环境上?如果技术一直在变,还有什么生活方式可言?
现代/功能主义建筑是形式化地起作用的
建筑中的递归嵌套
一个专门对付官僚的设计方案演说服务机构
树太少,没有和人无关的东西,让人觉得生活就是全部了。
我们的古城中街道上都没有树的吗?或者,水。
许多时候,我们是否只是数学表达能力不强?——而不是数学不好。
p385,操,“他不可以“执”于任何客体、思想或人——这即是说,他不能坚信或依赖任何定物——甚至包括这种无执的哲学本身。”
事件和美学的一个区别:事件需要不停发生,而美学不需要维护。
max richter - sleep,像黑色的光
例如(郑东的这个)内院,如果人和院墙之间发生了投射,就有内观的感觉;如果没有,内院就像牢笼。
re 11.19:不是因为环境是友好的,而是因为环境给你指令。
功能主义者的行动需要外界提示物么?没法自主产生行动的想法么?或者只是健忘?
p287 “我们经常会使用速写式的办法,而其后蕴藏着丰富的潜意识以及故意隐瞒着或暴露着的联想,它们非常广泛和复杂,差不多构成了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全部独特之处。”
“对于艺术品来说,努力传递风格也许是最为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彻底把握了一种风格,你也就不再需要那种风格的作品了。”
p290 “这么做几乎可以说是缺乏人性的”
p292 反驳自动唱机理论
也就是说,现代建筑的意义不是对自然人固有的。
语言、家具和建筑的区别无非是它的流更窄,作用效果更集中、可预测。
对。例如功能主义的空间中,只要比如放一个…游戏笔记本,许多人不论那是哪里,就都会前去玩。
口语毕竟是声音,所以中文口语会和拼音输入法一样难用。
不管怎么说,当你试图想象一种新感官/感觉………值得注意的是你往往会有一瞬间的“好像马上就要想象出来了!”的感觉。
智能处理规则需要终止控制,否则例如,给出围棋规则,它将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在其中。
色彩的重要性可能就在于各种色彩之间没有什么相似。
视觉相比听觉的问题也许是多了一个空间联系的问题。
由俭入奢易,不是那样的,…,只是由俭入富易。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有城市美化?
从某时开始,你所能感受到的/世界上对你来说就只有事件了。细节越来越多的事实,你见过的或没见过的,能想象的或不能想象的。
孩子不是撒谎,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建立发育完全的大脑会建立的那种现实。
我们最后会有人性到无法生下孩子,或者甚至无法做任何事。
住在现代住宅里,你可以不太动脑子,你的眼睛直上直下,身体直角转弯。触摸到一般是明显的边缘,在每个房间你都清楚地行动,因为你感受到房间在告诉你要干嘛。很多时候你感到很感动,很幸福,很感激,因为环境是友好的,除非这座建筑突然被你看出了偏执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形式上的确定所意味的自信就变成了矫情的。
世界是不可描述的——但描述本身又是什么?什么是描述?描述不无非是把一种象分解成若干的象么?
不是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态度/心态。
不同地方的镜子照出不同的自己。在不同的灯光下会看见不同的自己。
在多大程度上,确定的形式仅仅表达一种态度?例如电台道上的灯罩设计,如果换成别的形状呢?设计一部分表达的是坚定的态度本身,另一方面才是所坚定的事物。
艺术品商店是真正的艺术。
学习设计更像是学了一种加密语言,会在街道上读到“隐藏信息”
拥抱的原始形式可能是大字形的
技术中介一直不被察觉,错误发生时,它自己没有任何真诚的表达。技术没法真诚的道歉。
文化中心的问题是,图书馆是有可能每天都去的地方。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则不是。
基调、电影调色的关键在于,当没有事情发生时,世界看起来是如何的。建筑?
2:02: 快乐的前提是偏好
油漆把事物形式化。你如果要看到什么,就只能看到形状。
限制不能让人更自由,因为如果有接受或不接受限制的自由,那种限制本身就也是这种自由的一部分/一种情况。限制只是让人更容易开始行动。
(看着这新的桌面壁纸)例如,我们说,蓝色看起来和红色有什么区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之间,看上去有什么区别?我们除了说出不一样,还能有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说亮度一样说色相?
例如这里,“不仅各个部分将决定整体的特征,而整体也反过来给予各部分以自己的特征。部分和整体的特征将是相辅相成的。”究竟是这种(不论实际具体细节如何)设计真的带来了这种感受,还是这种描述让我们这样去看这个设计(给我们施加一种认知风格),引导我们产生这样的感受?
中文常常需要根据前后文来决定词语应该是几个音节的,例如“不仅环境…闷”,在书面上个你更倾向于把“闷”换成两个字的词,但如果不想强调这件事,例如加上“很”,你就得费些心思找一个合适的词,例如“憋闷”。你要花很多莫名其妙的心思。
——限制让人更自在?似乎倒是可以这么说:主体清楚了规则后就玩乐自如了。自我和规则有关么?自我是包括了规则/规则在自我之中,还是规则在自我之外?我们是玩游戏的人还是游戏本身?(?)
深夜:建筑和逻辑门
没有价值观就没有快乐…
三食堂的长桌子。上次就注意到了,人们更容易坐在一块。那里声音环境也很好,你能听到自己和附近的人,远处不太吵。
上图东馆把城市作为景色就成为严重的问题。在这里人们和城市的关系是什么?这里的观赏,和在办公楼里的观赏有什么区别?人们欲望着征服城市么?人们回避了城市么?
主干道怎么办?大地块周围怎么办?活性消失主要是大地块的原因么?
路的隔离作用,大门外的一根灯柱,一个小摊。视线遮挡对商业的影响。
视线由物体的位置决定,声、热学性能由材质决定
边界上的道路应被视为河流。边界处,对岸商铺虽然可见,但正是在对岸,所以不被认为是亲切的。边界朝内的步行系统应该更宜人,以河岸来对待。
地块的心理距离。
某种意义上,道路决定了地块的活力。
公共场所晚间不开放——成为关灯、关门的大房子(在夜间反而成为熄灭了的)。如何塑造社区活力?
地块合并,道路的性质也就改变,而旧一侧的街道并未相应做出调整。
千城一面还不是因为各方面的统一么……自古就是这样啊。
中国也是在人口爆炸后才开始有住宅高楼的。
深夜:
裸混凝土接近自然,因为一般它被认为需要涂油漆。没有油漆、装饰,它就没有意义/寓意/意涵/蕴意/意蕴/内涵/含义/涵义。
未完成的感觉是什么感觉?
通过凝视事物来减少欲望。
不运用事物而凝视之——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
把东西摆放整齐仅仅是为了视觉的愉悦?
不,那为的是,当我再次来到这个桌子旁边,可以轻松地继续活动。如果我本来就是要找一个东西,我不必先进行整理。
凝视带来一种knowing的感觉。
此刻,哪怕盯着这个xx,我也仿佛有我的世界要被它包围的感觉。
是否仅仅在玻璃时代,南北方开窗大小才变得不一样?
东方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差异也许就在是否依赖空调。在东方我们为寒冷命名,接受并体验寒冷,用身体来抵御之。
能否想象在没有空调的环境里欣赏许多例如家具?原木色的家具?
(相比于理想城市那样的完全规划,)意外、用途不明的事物(神秘感)是如何处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大学和论坛的区别?好的论坛能不能替代大学?(学术学科)
想象一种可以看到空气的物种,就无法看到任何其它物体了。实际上空气也是分子。挥手时也是撞击很多分子的。风=像粘胶带一样渐变来到的,凉+压力。
——成为游戏的赢家,和离开游戏场,哪个才是幸福?
颜色没有声音,声音没有颜色。
视象相互联系,形成元素、物体。声音形成物体么?
尽管存在社会习俗、社会规则。但对于个体而言,有个体的一般日常。一般日常完全可以在社会习俗/规则之下存在,一个社会中有懒惰的人、勤劳的人、健康的人、不健康的人,等等等等。
想象:在正向时间中说出:“我说出这句话是因为刚才……这就是这样做的意义”“这就是红色”;在反向时间中,同样的倒放的感受会由反向的词汇定义。反向的语言仍然定义反向的事物、经验。
?如果正向:红色-说出“红色”-绿色。那反向中:绿色-说出“色红”-红色。反向中的词语定义的是将在正向中发生的事。
问题是,抽象世界虽然离现实远……但现实实际上是什么呢?不也就是一些其它的游戏么?
费曼 p271:如果我们对透镜的设计不感兴趣,也不想知道它如何制成,而只从架子上拿它来使用,那么我们感兴趣的量是f,而不是n与1和R!
学业水平测试实际上就像让人们在正餐开始前先把餐品咀嚼一遍,再吐回盘子里。或者说通过过量进食来测量消化系统的极限,(完全不考虑知识的保持)。
作为消费品的美学
一个模糊(即将清晰)的想法被(例如音乐)打断,之后那种完全不知道自己之前具体产生了什么想法的感觉。被搅散的咖啡花。
p87:“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
p91 城市与眼睛
p8 记忆
p12
p33 符号
p47 符号
p61 符号
p76 贸易
p78 名字 宅神和守护神
p97 天空 有秩序的城市和实际混乱的生活
书法。看到事物的形状是很没必要的事。符号、文字、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而它们要运作得起来就意味着要容纳误差。
交通工具内部,例如地铁,只有时间没有空间(11.15:的改变)。
市井-美术馆。美术馆是最抽象的环境。
到底什么是进步?创造新需求的,和修复bug的。更新而不是进步。
伟大艺术应该是关于现实的,游戏和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有时不关乎现实。但游戏中可以有艺术,例如围棋开局是关于围棋的艺术。
有与现实有关的游戏,也有不与现实有关的游戏。有一致性和无一致性的游戏。游戏、自动机和形式系统。
(昨天,卫津路)在无制式的城市环境中,看着远处的楼房,除了感慨城市的大以外,还感到强烈的陌生。除了橱窗之外,建筑形态本身也和生活方式有关,所以看着视野里千奇百怪的建筑形态,会觉得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11.15:认知过载)。
对建筑学而言有一种“眼中异物”:那些生活环境显然糟糕,但实际上很快乐的人。
建筑设计/环境(生境)规划的目的是规避会潜在降低生活质量的场景。
例如,缺乏光照、过于宽敞的房间、过于吸引注意的家具、摆满杂物的床、不对称的视野/位置、不够有封闭感的房间、冷、晒、不方便。从病理角度理解建筑学。
涂了白色油漆的立交桥,突然就被顺化、文明化了,变得有意义,具有符号性。像一层膜。
多少理论实际上只是构造了一种比喻?
为什么工地需要被遮挡?
书本阅读:交互和非线性的关系。交互是因为非线性。选择、交互、非线性。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字号字距行距,他们多注重易读性。
中文的方块字确实很影响阅读效率?
p10 将网格视为一种秩序系统来进行使用,是设计师某种特定的精神和态度的表达,因为它体现了设计师是以一种结构性、预见性的方式来进行构思和设计的。
同时,这也是一种职业信仰的体现,即:设计师的作品应该是易懂的、客观的、功能性的和具有数学逻辑美感的。这样,设计师的创作才能对主流文化产生价值,并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GEB,p177,我们用的每个词对于我们都有某种意义,在我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引导我们。越是普通的词,我们由它引起的联想就越多,其意义也就扎得越深。所以,如果某人对一个普通的词下个定义,指望我们遵守这个定义,我们肯定不这么做。相反,我们会在很大程度上无意识地按照另一些东西的引导去做,那些东西是我们的心智在我们与这个词相关联的储备中所发现的。我提及这些是因为这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中所发生的问题,在那里他试图对诸如“点”、“直线”、“圆”等等普通平常的词下定义。你怎样才能给一个人人都已有了清晰概念的东西下定义?唯一的途径是假定你能清楚地表明你的词是当作术语的,不与同样拼写的日常用词相混淆。你必须得强调:与日常用词的联系仅仅是提示性的。
有“亮度”的二维可以被拓扑为无“亮度”的三维
能否说,我们看到色彩,实际上是看到了n维?
试图想象自己在另一个维度运动。
要这么做,我们应该怎样用力?怎样使用我们的肌肉?
这样一来,我们无法在四维空间中移动,似乎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四维上的身体组织——我们只是瘫痪了。无法想象时的那种感觉,和发现自己瘫痪了是一样的。
可以理解为,颜色是三种亮度的叠加。正因为表达为同样的东西会导致重码,所以意识体验的形式必须不同。
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一个点上同时看到三种亮度呢?
有没有环形时间?球形时间?
审美不是使用的/运用的而是投射的
但对于一般人,除了光线方面,结构不像审美那样没用。
能否想象没有审美的极简主义生活(例如保留商标的洗发水罐子)——能。
整齐、用料扎实,同时不脱离必要的一定的熟悉感。这是给人好的感受的。
想象颜色的视象变了,例如红色的视象变成了我们称为绿色的颜色的视象——而我们仍然称之为红色。
所有基本感觉都是不可描述的。对高级/复合感觉的描述只是用基本感觉来描述之。
颜色问题的恐怖在于,我们看到了我们说不出的东西。
我们最初真的可以区分视觉和听觉么?
例如,一个人可以先尝试触摸蓝色的物体,而感到了被阻挡(意味着那是一个实体),而对于红色,他甚至不知道那和蓝色一样是视觉(进而,是实体)。当他同时听到一些声音,没准还把红色和声音认作同一个东西。(当他闭上眼睛才明白那些都和眼睛有关。——当一个人不能眨眼、捂住耳朵鼻子,他都不会知道什么是视觉什么是听觉。)
少树荫的街道更像负空间,剩下来的空间。实际上也许空间中摆放的东西更多,这个空间就更像是在被使用的。空间被视为用来容纳事物的地方。但少有物件的地方,就容纳人自身。
你更容易感到手掌在凝视自己,而不是手背。
在问出“建筑应该用来干什么”、“建筑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建筑就脱离了它和一般日常的联系。或说和它的目的的联系。
艺术和不可用的东西
问题在于“可用”指向的是什么?什么是“一般用途”?一般用途难道不还是社会游戏的一环?
美学是否首先要求一种自洽,或说指向自身?然后才能开始传递信息。
实际上,简单几何形是不太实用的,或者至少不太适合生存的。例如圆形的骨头、圆形的身体。
预测会影响事情的发展、计划会影响计划
许多人对设计只识别、使用
言说是一种消费?
good、happy都没有足够对应的中文
这片废墟空地——建筑是unbreakable rules,比法律还要unbreakable。
?介入是一种暴力
的确不是很多人都难以适应环境的。对许多人来说,环境很次要。对于首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的人,在新环境中只要去寻找这样的地方就好了。
缺少目录大厅的图书馆更容易成为自习室?
天津图书馆的门,有一种断裂。没法回味。
内外不一致无非带来距离感,和城市环境的不连续。
在远处看着图书馆的立面……也很难有回味、接近熟悉的地方的感觉。没法回想在里面的时光。我甚至经常弄不清到底哪个是图书馆。
大图书馆的饥饿问题;
大地块对周围一圈住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滦水道:朝两头看去,一头是文化中心科技馆,另一头是空地和围墙。给人感觉一个在市区,一个在市外。仅仅是远景不同。
每个人/群里都在生活的周围设置一些环境。这其中总是有若干缺陷。在设计师眼中一切都有缺陷。采访调研和设计咨询。
拓宽马路和有绿荫的街道之间的矛盾
GEB:浪漫化理解
sorry同时有内疚和遗憾的意思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当你不走(那)路了,便也不走(那)路了。
环境的场和流、暗示的脉络(指流)
环境不只处在脉络中,也暗示脉络(宣传脉络)
人的依赖状态和屏蔽状态
在没有标准的建筑中,奇异的材料和形式……也变得没有意义了——少有意义了。
材料、形式,对人的影响不再是意识形态式的而是艺术式的。
绿色是可见光谱靠中间的颜色
例如!我们可否想象,视觉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块都有一个音,而听觉空间是颜色在同一位置的混合。
声音和光都是波。颜色和音调都是频率。
可见光频率。380~750THz
负空间的关键在于它未必是规则形状——除非是“镶嵌空间”。——不,负空间是除了正空间、镶嵌空间以外的空间。
人的意义的许多部分都和物件有关,或者人在许多层面上通过特定物件的中介才与世界发生联系。
每一次言说都具有背后的结构,因此每一个陈述都立刻应该被质疑。
(翻了哲学研究)
如果绿色的视觉现象变成了红色,两种情况:我们能说出这一点;我们不能说出这一点。
……
红色只是对一种感觉的命名。——而不是形容。
我们只能称呼我们的感受,但不能描述之。对于基本感官现象,我们只能对之命名。
Is Your Red The Same as My Red? - YouTube
“可能存在一种外星种族,他们用一种语言进行交流,这种语言可以使颜色出现在你的大脑中,而无需你的视网膜参与。或者您无需亲自亲眼看到颜色。他说,也许即使是英语,只要以正确的方式使用了数以百万计的单词,就有可能充分描述一种颜色,让盲人第一次看到它。”
在旷野中建筑/建造房屋,窗户朝向只要按日光来就好了。但如果在这方面的知识太确定,或者说人对自然的关注太强……那么反而容易产生制式?例如,很确定每家都应该朝南,每个房子都应该是正方形的——那么一个社群中,一排房子就必须是横平竖直的了。
——好吧,但是没人规定过房子一定要相互挨着。
补:p48 文化和社会结构都有赖于人们的所作所为:交往形成举止。
视线:监视/凝视/照看——视线的不对等
至少在冻结生存意志(某种浮躁)这一方面,游戏和艺术的作用是一样的。
(哈罗单车)光滑塑料:问题在于,塑料看起来是很难被打磨的。于是光滑的塑料看起来特别残忍、痛。
执念产生意义?(一直想着要追求科技进步,产生一种(10.30:……“任务列表”))
12 - 7 = 8、9、10、1
读到p153:有否可能,可以列出所有可能的系统规则(形式系统的规则包含于其中——或者,所有规则都可以用形式规则表达),然后找出所有可能的基本规则。
——如果所有(物理)规则都可以用数学来表示,那么宇宙的起源起步时的确是……数论(10.30:的对应物)?
补,p54-55:
直观地看来,可能是那些住房中存在着明显的男人与女人的活动范围,存在着接纳或排除某一群体的明确规则,存在着角色与各种场面之间的明显的联系,各种场面之明白无误的运用传送不同的信息,因而较之那些模糊或不存在这一切的场面更能把不同的事物教给儿童。例如,我们发现在颇狭小的英国工人住宅中,甚至是空间与资财皆缺乏的利马郊区住宅(barriadas)也坚持要一个前室(front parlor)(Turner,1967);同时,我们发觉,美国在对减小房屋尺寸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讨论时,提出要取消的头一样东西就是正规的起居室(Milwaukee 杂志 1976)。这种决定的效果,以及编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值得重视。也曾提出 (plant,1930)并证实(Whiting,1964),与母亲(或双亲)同卧一室的儿童,与那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房间的儿童相比,成长得不一样。同样地,人们可以断定,有条理与无条理对比,或者正规与不正规对比,如所示例,起居室之具备与家属室对比,餐厅与在厨房或随便任何地方吃饭对比,也会对儿童的文化濡染产生影响和后果。
用一个我以前举过的例子:一个在一块儿正规用餐的家庭,与一个非正规地在不固定时间里狼吞虎咽的家庭之间的差异,可能很重要(Rapoport,1969c)。实际上,已有人指出,吃一餐饭包含着大量文化上获得的信息,并可以象征许多东西(Douglas1974)。进餐毕竟是一种社会场合,它包括恰当的场面,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发生,包括恰当的食物依序进奉,还包括容纳或排除某些类型的人或行为。换言之,具有某种与之相联系的规则。儿童都从参加这种场合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学会所有这些事物。这种正规用餐与先后参差狼吞虎咽地用餐之间的区别,准确地说是限制性代码(restricted code)与精制代码(elaborated code)之间的区别(Bernstein,1971)。这些代码与房屋的安排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已由 Mary Douglas 有启发性和说服力地概述出来(1973a)。她指出,表明等级和性别体统的空间布局(其中每一事件都构成对社会秩序的表白和支持)与没有这些体统的、小孩子的每个需求都是分别地满足的、每个小孩子都按他或她自己的时间安排进食的空间布局相比,会造就大不一样的孩子来(Douglas1973a:55-56)。结果,在一种情况中,环境强加一种秩序、一种分类方式、强加对某系统和行为以及接受社会要求的学习;而在另种情况中则没有这种要求或学不到这些,学到的是一种大不相同的秩序(Douglas,1973a:81),于是我们便会预计不同的文化濡染过程和结果。
英国工人阶级住宅清楚地体现了(即使之代码化了)限制性代码的许多特征,同样,中产阶级家庭的精制代码,体验在他们的住宅中(Douglas,1973a:191),并通过它们表述出来。某些中产阶级家庭及其住宅已按个人习惯、进餐时间等作为精制代码,达到极端境地,正如Mary Douglas 所预想的那样。这与社会秩序和舆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仅举一例:人们会从中发现建筑师的开敞式设计与许多用户相左之间的冲突吗?罗瑟利·科恩(Rosalie Cohen)在一个EDRA4工作室中提出一个有关的论点(未在文献中发表),这涉及在学校物质环境中代码化的不同社会组织的儿童的概念方式(conceptual styles)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说来是对开敞教室(一齐活动,没有分类以及非线性)的儿童的认知方式可能的影响,与传统的教室相反,传统教室场面分开,目的各别,各有标记,循序线性使用。她指出这会极大地影响活动分类的过程、共时性或历时性思维,线性与非线性对比、工作习惯、行为以及关于忽视并存活动的原则等等。换言之,在这两种场面中,会学到不同的规律,学习这种规律是文化学习或文化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实际上一般的学习过程不是从一个绝对基础出发的——如果把某一系列(例如一个学科)的知识比做树,或者网络(——树是有基础/方向的网络?树是一种网络吗?(树没有interlink)),一般的学习不是从树根开始的。实际上我们对任何领域的理解都不一定要是从树根开始的。知识的确可以逆推。
——GEB第三章,为什么不用树和树根呢?
能否制造一种“钢琴的钢琴”……——通过弹奏对应于组成钢琴音色的所有泛音的钢琴音。
六号线的漫射灯屏——和天光
一个放着巨大城市地图的沙龙
在环中,各点地位平等
雾霾确实……人们创造了一种天气
解构和澄清?
情绪直接和表情相连?情绪可以从表情习得。
(5.14——)英语之所以不是一种音乐……也许和音调有关。语言的音高一般是不变的。读音的差别是音色的差别。——还不全是音色,而是release之类(包络)的差别。英语的语调变化比中文小。但中文音乐比西方音乐复杂性小。
汉字的分形——看看五笔吧!
p52、60:从衣着到环境。对地点(事)不对人。平等。
p63 一定的知识,表现用最低限度的线索引发判断的能力
p65 独自在家时不提完裤子就出厕所、进卧室前就脱衣服。
两种引导:通过认同、文化经验的,和通过知觉的。
立交桥、“外空间”,和一般城市环境——后者到处都释放信息。xx:有许多信息要甄别。
p69 服从问题
p70 让我想到,所以,人要在社会中流畅地生活,就必须是大家一起过一种任意有限的生活,而不是所有人完全自由。
p72 把秩序强加于世界。
……其实秩序性的东西,带来的无非是通过感知得到的内在体验具有秩序性和稳定性。
在运动中,建筑的视象较为稳定这一点,让人更受它吸引——和公路上的太阳是一样的。在运动时人的注意力一般在建筑和道路上,停止时则在事物上。
房车、飞艇、游船、飞机
文字标识和装饰?
音乐没有规则,音乐是棋盘
(学习)建筑、设计。似乎更在于坚持一种理想。例如我想要一个整齐的桌布边缘,我就运用现成材料达成之(发卡)。——而不是放下(并偶尔为此感到沮丧(悲伤愤怒))、买一个新的等等。
不是设计影响你,设计是通过你面对它时的感受影响你
(不能说设计影响你的感受。——你的感受如何不全是由设计决定的。(设计本身倒的确是确定的东西。))
依赖和控制。依赖作为一种控制形式
p47 其实,在走廊里停下、在教室里躺下睡觉、在卧室看书、在书房xx、在银行开音乐会,都有意识形态悬置的感觉。(10.24:可以想象例如电影中的这种场景——往往是戏剧化的)
p48 世界事物的意义部分地是由对其他人的活动编码到事物中所赋予的
p50 建成环境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使某些解释不可能
p51 半自动地
场依存-场独立:是否只有认识、能够接受环境线索的人才能跳出其中?
想要反驳环境的影响,只有从时间尺度上来说。例如,一个人不在卧室看书和卧室没关系,只能说,他本来就要停止看书去休息了,而停止看书的同时他恰好也走进了卧室。这是根本扯淡的。除非一个人的行为仅仅依赖于他的时间安排。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是受到环境(周遭状况,包括人)的影响,就只有受到他本人在时间维度下的动力学。
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人做判断时/所做的判断其实受到环境非常多的影响。
一个人应该在一个相对无聊的状态下才能被事物吸引。
(我最开始写thoughts是因为我经常重复产生一些想法)
当我开始经常访问我的潜(10.24:/下层?)意识,我就开始看到了一些机械的东西,之后我则还开始感受到那里也有对这些机械的东西的不接受。(我开始整理床铺了)
别相信你自己
看人们玩键盘。好像他们什么都懂了,能驾驭音乐(10.24:音乐没有规则,音乐是棋盘)。但音乐是非常简单的事,他们只是在凭借音乐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他们什么也不懂。
也许欣赏/审美 是认知分辨率扩大(局部缩放、分型)的过程
信息中还有信息
切菜:带着预测反复练习,自动优化。
跟不同的人说,提升某一技能的唯一方式是:反复练习。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人感到挫败。一般我们说前一种人“努力、用功”,但其实恐怕,只是前一种人自然地、事先地懂得如何感受这个过程。只是反复练习对一部分来说make sense。
Beatbox Battle:应该利用时间限制。你的音乐应该呼应这个倒计时。
对程序来说,修改结构反而是困难的,因为寻找相关代码和删除是很困难的。编程是很线性的。而改变观点、态度,对人来说则是很简单的。
由人类学专家做场地调研,然后设计师进行工作。
设计的无效:你突然注意到自己已经在那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地方的一些(美学上的)细节。被完全忽略的设计。
可能促成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归因。
p36
符号,单义,象征,多义。
不管怎么说,建议,在形式上和命令是一样的。未经解释的建议都是命令。当一个人听取了建议,他实际上是在服从一个命令/指令——一个祈使句。区别仅仅在于他心情如何,或是否信任这个建议。
p47 影响人们行为的是社会场合,而提供线索的却是物质环境。
公共场所的低质量/随意/不认真——没有被政府呵护的感觉
底层架空和树屋
突然出现又立刻淡出的线条:似乎我们会搞不清它是否是淡入的
砖能体现墙的抽象性。砖拱能体现拱形的抽象性。简单形状是人类的想象,不是现实世界中的。
设计咨询师和风水师
建筑史丹利寓言
把不同铺地当成不同的“踩踏规则”。一般来说,只有楼梯/平地/坡道影响我们的行为(说实话,它们影响我们行为的方式也并不是绝对强制的——人第一次踩上台阶时恐怕不会想到自己会升高,或者说,脚在落下的时候会被阻挡)。
钢琴把低音放在左手,这是很神奇的。
声音是没有空间的,声音是“充满”的。
———不。全景声。只戴一只耳朵。
建成环境的意义,和:装置艺术。
精致极简主义: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来让你想得轻松
在陌生的地方过夜。
路口的意外混乱:没有系统不受干扰
所以当我们说及系统的时候,说的是一些规则和期待罢了
建成环境的意义:
环境的意义=带给人的感受、想法
指向的情感、行为、
p4 也就是说,相对于功能主义,这里提出了可以叫意义主义。(后面说,意义是功能)
现代主义的功能不是全部影响,现代主义的功能是有预设的功能,事物的功能是狭窄的。现代主义中事物的意义是狭窄的、确定的。看见一个椅子,意味着坐下。现代主义设计的目的是减少联想的广度、任意性。
我们不需要建筑展示钢筋。我们在工地上可以看见钢筋。
恰恰是建筑学建立了视觉优先性。一个普通人看到造型夸张的美术馆,可能自然地就会想起结构如何成立。
当人们说装饰没有功能,其实是说:装饰不是使用的——装饰不能被使用。
使用不过是和主动性相连罢了。
景色的意义:地图。可见的就是可以想到的。住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会促使人出门。外面对他会更有吸引力。
我们习得的虽然是服从指令(不论疫情还是整个文化),但其实,意外地、我们习得了服从本身。我们对身边的异常漠然,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整个的服从性。我们对任何异常都服从。
school和university和“学”没有任何关系。翻译不是学校。
象山很不自由。象山有一种风格、一种“思考的基础”。
“好看”其实是找不出如何描述一个事物给你舒服的感觉的托词。代替词。
当我在纸上画出一个图(graph,不是picture)时,我居然想到把它电子化。但其实我只要画得精细、至多写出共识/规则和参数就好了。我甚至不用回到电脑边、也不用打开电脑也不用打开软件,或思考怎么电子化、下载什么软件、软件怎么用。
ai之后,应用软件就全都覆灭了。有了ai,就不需要应用软件了。(除了ai以外)
好吧,ui还是方便的。但例如计算、纸-图转换类的软件都会变得不再必要。
混凝土固定孔——它的被(10.24:强行)制造的证明、伤痕。
意识涣散——许多意识在自我检视
the witness:不被注意到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人越多,就越容易看到人的共同特征。这就是氛围、潮流、…
感受自己的脉搏,第一次脉动后,时间从0到0.x的若干时间,连续地,我们能感到这个时间间隔在继续延长。我们如何感知时间?我们可以感觉到时间间隔的比例,或者说节奏。
当我们感受脉搏时,我们感受到有什么东西在重复,不只是脉搏本身,还有那个将被称为时间的东西。
如果说建筑在非常潜意识的层面影响我们,那么,也许这恰恰说明空间认知是人类心智极其基本的部分。我们是动物。我们需要移动。——也可以想想植物。植物不需要移动,不需要视觉听觉。确实,植物没有太多感官。对植物来说,重要的是对水分、阳光做出反应。
我们无法对我们的意识本身产生什么感觉。我们不能说我们的意识是怎样怎样的。因为这些感觉全都在意识之内。无论我们对意识的整体发表如何的感想,那都是扯淡的?——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有意识?(如果不假设一种随时可以游离出意识范畴的“察知”机制,就很难说我们能察觉到自己有意识。或“我思我在”。)
——一个事物凭借什么能知道自己的存在?一个事物凭什么感知到自身?
一个原子不能对自己有影响。
(意识是事物对自身的影响?)“我有意识”这件事只能产生于不断的游离自指(并反馈)?
也许可以这么想:建筑有哪些部分是可以被移置到,例如,VR中的?吊顶、遮盖、引导性的设计(例如作为导航线的游览步道)。
能在它身上看到自己、看到意识形态、或者什么也看不到的建筑。
当你凝视生活的环境时,你就看到了自己,和意识形态。
两个人互相模仿对方的表情,会有诡异的自我投射。
调式似乎在于所有八度内可能音程出现频率的比例
体验建筑,是把它体验成外部的角色还是内部(自我的一部分)?爱?
一个了解自身的系统/程序如何做决定??一个知道自己如何做决定的系统如何做决定?
认知系统是自毁式的?自生bug的?
阿多诺贝多芬,p10:由于缺少客观实质。
黑格尔说的精神在形式上类似力比多?
已经知道,“变化”可以在瞬间中被表征。但我们对变化的感知是瞬间的还是跨瞬间的?
应该把油漆显示为一层皮。金属板看起来就像一层皮。
在我们宣告对颜料的占有时,不得不涂抹掩盖掉一些东西。
设计师选择让人们想到什么、不想到什么。
土地(全部地理条件)和文化。
地理环境是不易改变的。(至少,相比社会构造)
——(尽管人类已经开始影响气候了)
设计不能告诉你的恰恰是故事。物质总是在更迭,你保存不了所有的东西。过去的物质只属于故事?
人们很少找到方法去显示规则。这不像学习钻木取火、学习具体模式。抽象的东西很难被表达、传达。
我的脑子里有若干亿神经元,世界上有八十亿人。我只有存储一些基本原理。尽管如此,每次我推算出来(预测)、观察到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在任意时刻我只能看到/想起/想着世界的一部分。
抽象是什么?抽象经验是什么?意识现象的抽象(非象)部分,例如逻辑、规则?(10.9:想象:当我们体验抽象概念时,仿佛仍然在体验某种实体)
设计和整理是一回事。整理桌面就是设计。整理行为就是人类最初的设计。
建筑的确以符号/提示物的形式工作。建筑的沉浸感也许仅仅在于,它太大了,包围了人,所以具有视觉上的稳定性。你转个身、扭个头,看的还是同一个东西。它无处不在。和月亮相似。
真正使建筑成为建筑的,是它的尺度。想象建筑模型吧。那不是建筑。
中文经常把两个字压缩成一个字
总是暗示结构相同。否认结构的层次。分形。
中文里说的字笔划越简单,说得越清晰?
立交桥、阈限空间、街中间拍出去,都是人们少留影的视角。
打字的时候可以回格纠错
人必须在富饶/丰足的生活中才有时间反思。
在写作中,也许有一种困难正是在于,总是说违心的话,不真诚的话,总是让自己的话没那么聪明,然后再纠正自己。正是先不诚实,再通过认错迫诚实来纠正自己。
审美=认同?投射。
光之教堂:假如我不知道有这种建筑、然后去参观这种建筑——我发现了一种自我技术、发现了一种形式、发现了建筑。这里所谓的发现了的建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
土木工程。民生工程。人居工程。
行走在光影间的人超脱了某种问题。
光和存在。
没有审美,建筑只为功能服务。有人性的作品提供了静止的可能,提供一面镜子。也许人们所谓作品的灵魂,就是和人性相符的那一部分。
有的作品让生存意志、意识形态凸显出来。
一个普通的环境意味着什么?
在同一间房间工作/生活,和在不同房间工作/生活——改变环境和改变意识(状态)。意识总是和环境有关联。意识往往附着于环境上。
想象一种无形的建筑,但是提供气候边界、让人舒适。例如雨水会被以神奇的方式屏蔽、阳光也可以被隔绝。想象一个没有墙没有屋顶但有很多功能的建筑
人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和自然互动了,我们必须按照划好的线、必须参与被设计出来的游戏
我们蔑视自然的严肃和枯燥
另一面这种路给我们安全感
边园没有尊重遗迹。它仅仅是在利用它。边园在追求什么?游戏。它框定了那么多视角,却其实没有看到任何东西。
白色表面确实主要是“请忽略”、“别想”、“无可奉告”。
光与影:一个物体究竟是什么。它的象和去掉象。
那种晚上的灵感爆发(例如看到连续的空间影像或者听到连续的多声部有fx的音乐):就像你彻底地躺下,仿佛脑子后面/深处有一台放映机,你只管欣赏它的创造就好了(尽管实际上你还会觉得自己在创造这些图像)。这个行为不是很主动的、可以的,你让自己被自己征服。
遮蔽物,只有对无知的人是欺骗么?
长的文章其实是接着句子说的句子。
想象自己没有知识。尚未有知识、尚未受过任何文明的影响(any effect of civilization)。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实验。起源。
Kahn说的机构和自我技术。
机构=物质+规则。
但不妨说一个建筑不仅服务着这种规则、同时也暗示着这种规则?所以其实不是为规则服务,而是……建筑本身密切地和规则有关,或者建筑多多少少自身就是规则,不,意味着某某特定的规则。
设计的一个潜在困难:当你知道/想到快乐是被设计出来的,是正式的,就不那么迷人了。
(光滑的)空调机箱(所表达的):里面如何运作,你不需要知道。
在一个没有知识的地方,设计中总是有欺骗(对构造的隐藏)是很正常的。
人的秘密总是被藏在盒子,而不是房间里。人们并不承认自己的秘密。
盒子是什么?盒子本应该是房间?
更早的时候,人们也许只说:和蜗牛一样慢、和马一样快、和鸟一样快。
一个白色的正方形意味着什么?
一个形容词意味着它的反义词
一个事物是它自身、它所不是的东西,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一个事物让人想起和它有关的事物。它自身、它不是的事物、它的过去和未来。
整理东西。把东西放进柜子、拿出柜子。
所有东西都可能在这里、可能在那里。建筑不是不能动的,只是动起来非常困难。
对一个原子而言,它虽然收到所有其它原子的影响,但它自身只能表达极少的信息。(甚至只有两个原子才能承载信息)
有秩序的环境是让人明白的。
活动扩张时,秩序总容易被打破。
经常选取不同形容词来描述事情,就像测量一个图形时不停移动旋转坐标轴。
不论怎么说,瞬时的意识现象的信息复杂度的确不会大于神经活动的复杂度。(原子运动拓扑成意识活动不会有什么问题)
空间深度和party
想想巴比伦 精神分析
在最公开的地方和在最阴暗的地方
一个1:100的空间,空间深度如何?
在深度不同的位置停下 感觉也不同
或者说,极简主义/设计/审美的背后究竟有没有创伤/情结的成分?
好听的音乐听着确实“对”。对只直接和预测有关。好听的音乐要不符合预测,要不惊喜但合理。
恐怕并不是作品能传世。而是作品是唯一善良的东西。
什么是物理量?物理量是怎么被提出、定义的?
物理量必须伴随单位,物理量最初就是单位。单位是人们注意到一种重复。
什么是速度?位置除以时间。速度总是和时间和距离有关。速度在语言中的意义是很奇怪的。纸是什么?纸是木头被粉碎弄成浆加入其他物料再晒干。
想象两个原始人,a对b说“苹果”,加上一些其他形式,总之表达要让b看到他说的那个苹果,a去看了后,发现比他想象中的大。问题:如果人们还没有发明“大”“小”这个词。人们怎么表达他想象和实际之间的这种偏差?
想象一个学科:椅子学。家具学。工具学。
有没有艺术品在历史进程中被实用化的例子?宗教用品?
为什么语言能安抚情绪?在情绪被安抚的过程中,语言起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雾天让我感到轻松、意识形态的悬置?
楼房不显眼了,天空消失了。物体激发人的欲望。我们通过视觉——通过我们看见了什么——来判断。
当我们去看,世界上有什么。那样,一个楼房进入我的视线、视觉、进而意识了。我的意识接纳了这个物体,然后想到它的功用,想到和它有关的事情。
权力和联想。
一种错误的设计:例如,一个实时记录影片:一些人走在街上,看着城市并想到各种事情。把城市风貌加上遮罩,例如,替换成白色。这样仿佛要突出,人的行为没有意义。(但观者可能改而去想象诸如行人头的姿势会让他们想到什么——或者至少会奇怪他们在张望些什么)
一个人的意识空间:他的情感、正在想的事情,和感官信息。
也许污渍、开裂、劣质材料,都是生活不易的提示物。
只有不接触物质世界的人才会仅仅因为物体表面光滑而喜欢它。
街道:不同的时间被不同人使用。公共的和私人的
the tower。简洁性。但其实只要是动机式音乐,就都具有简洁性。哪怕听感上是极繁的。
可以把地铁设计成适合休息的地方。地铁越舒适,精神越放松。
中国古代传统中怎么讨论爱情?
社会学等等,怎样证明自己的解释是唯一解?怎样证明没有别的解释?
怎样教授艺术?教育是很费耐心的事。一个大师的传记也许可以和他的著述相比。他的经验许多实际上源于他的经历、接触的事。
语言学、社会学、精神分析、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让人类文明变成纯粹的生态学
人是一种极其极其普通的生物
人的行动方式。人能舞蹈、人能观察自己的行动方式。
缓慢的动作意味着人能识别动作。
也许人的智能只在于能把事物的各属性分离开来。
(前一天去了动物园看猴子)
在雨天打暖光。如果暖光自然有一种营养的话,这就不是欺骗。你觉得这在伪造晴天,错。这不是。这是在制造温暖。或者,你不能说在雨天生炉火是在假装晴天。
营造适宜的生物环境。
墙和超我总之都是突然打断你想法的东西。墙是造成阻碍的。
沉默是巨大的权力?
艺术不是显然的。艺术不是不用动脑子的。至少不是不需要施加注意的。
如果习惯了,素养很高,能用潜意识感受艺术么?或者,潜意识处理的那部分,艺术还是会对人有若干影响的。
黑和白。黑在白天显眼,白在晚上显眼。
因为:为什么一个物体会在白天没有反射光线?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晚上发射光线?
女性有无限高潮的能力,男性会萎
也许人类语言正是太多地被潜意识、情绪化的动机干扰了。没有办法说出AI那样理性的话。AI的话无聊,只是它们无法和我们的潜意识动机共鸣。
【工业设计杂谈】加州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教授:根据Dieter Rams 的 10 条原则分析极简设计的阴暗面
Wow。
设计带来的情绪、感伤作用。看了让人想用、用得舒服,也是一种好用。也是一种趁手。
也许只要设计能让东西更好用,用起来更舒服,就都是功能主义的。
美作为功能,不是好看本身——或者说,好看本身又是什么呢?与功能有关的好看,和与功能无关的好看。
库哈斯式的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初期那样的功能主义、
设计和权力
前两天:现在我们不再能停止学习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秩序很快变化的世界里了。
游戏中开枪:鼠标下每一个音效都是用电力和电路换来的。我们没有那么厉害、强壮。
分散在城市中的设计
一个大师在城市中的不同建筑,某种程度上有城市设计的感觉
可以被涂鸦的墙。可以长植物的墙。
设想一个穿越街区/红线的极简主义设计。城市中的comment/critic。如果可以被涂鸦:接受批判。
接受批判的态度。
图纸/宣言和建筑的不同,在于建筑是更永久的。
这个题目少有地提到安全感。
通过设计营造归属感,有时是通过把它设计得比别处好。但这让其他地方变成难以被忍受的。
归属感和安全感。归属感、家、安全感。
知觉之海。一些和行为相连,一些和情感相连。情感的那部分,被注意的那部分,没有了情感
音程听觉和比例听觉。音程听觉中都是整数。
那能不能只听拍音?
音高,音程。
好吧。协和程度和音程是一一对应的。
纯音程音乐不会认为八度特别协和,八度,12,和1,2,3,等等,都没有区别
审美的目的似乎在认知分辨率拉伸运动。认知变形运动。
似乎宗教音乐必须强调变化的简单性,否则……变奏其实是反意识形态的
1-4-5似乎是最简单的走向了。都是大三和弦。情绪稳定。情绪和意识形态转换?
和谐、祥和的东西,在古代,一定被视为超越现实之物,一定很容易被隔离地识别出来,因为除此以外很难有什么祥和。
如果在古代,稳定性极其稀缺,那么一个稳定的物体被崇拜,就很正常了。
好吧,那种平等其实是,不要遗漏特定/任何一个音程/音程组合。
被设计凝视的感觉
GEB——人有数这个概念。
音乐中的object-background?
音乐是object的么?建筑是background的么?
建筑学和建筑设计不是一回事
似乎是建筑对图的依赖决定了视觉中心化。只有视觉信息最容易通过视觉信息来记录
要记录声音、气味、触觉,就只能用文字
imagination/imagine和imag
象和想象
楼道——是不是私密性/公共性的不连续导致了空间不连续?
阴天的城市有一种失真感
昨天,xx:建筑作为幻境。在一层梦中有另一层梦。
复杂系统研究中,如何证明关注的方面是唯一最重要变量/因素?如何证明没有更关键的参量没有被排除/遗漏?
建筑将空间变为有限的。我们先看到墙、又看到天花板。天花板、屋顶是令人震惊的存在。
设计统一性不强的空间,注意力涣散的空间
统一和欺骗。统一拒绝自我批判
许多构筑物的构造手法都不再是一目了然的了。构造手法对人们而言变成神秘的。设计也就变成外来的。
人类必须在非常复杂的社会中才能生存。不过其实,如果不是人能适应这种复杂性,也不会生存了。
本质-表象问题其实只是套用了里-外结构。这里的困难和“宇宙外面是什么”是一样的。
我们都形成和非人事物的连接
人的确很容易死的。我们干的好多事情都是在延长寿命
没有表盘的时钟——不是没有刻度,是没有表盘
走廊旁(插入)的房间有抽离感;
在活动时建筑学只提供舒适;
只有在人们需要看建筑的时候,建筑才应该为被观看/欣赏而设计;
只有一侧窗户,人不像生活在城市之中,而是外面
一维空间中不会出现无理数么?至少根号2、圆周率,都不会出现在一维空间。一维空间都没有乘法。
也不对?
——或者,至少,乘法和二维同构。(9.27:面积不应该用乘法。面积和累加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一个等边三角形不是1cm^3?)
墙?试着用很大力量撞向一堵墙,想要穿过它。把耳朵贴在墙上听隔壁的声音。摸这堵墙,试图感受隔壁的温度。这就是墙的力量。
游戏场中,领域划分的有效/稳定几乎不依赖物质实体,而是由观念/口头约定(ideology)维持(。例如被野餐者占据的游戏场撤去了这种划分;同样的场地可以作为不同游戏的场地……);
经常可以在建筑中看到游戏,建筑或多或少有游戏的一面,这尤其纯粹地体现在游戏场中。
球场的分区其实也是和人的行为逻辑有关的,例如球门的位置,两队对称,禁区……
每个人都忽略/不注意一些东西
作为外来者,或者还乡人的设计
建筑学应该注重通用手法/技术//公共建筑
关于城市的展览:只制定一个路线,放几块牌子讲解就完了。
也许痛苦和愤怒让人质疑任何东西。如果把对痛苦的解释纳入意识形态,就形成了一种稳定?
城镇的开始,应该是人们共同享用一个地方/地点
不应该预设例如房间的大小和掌控感的关系,而是走入各种空间,用内观的方式,诚实地说出自己掌控感的水平,然后用诚实来说出它的来源。
沉默的时候,所有压制到后台的东西就涌出来了。所有未被注意到的东西就都显现出来了。
在物体被看明白之前,只是一堆线条、方向、颜色、动态。
客体关系和建筑学?
人是怎么学会沿着直线走的?沿着直线走,这条直线的视象会比较稳定。一直走,路在眼中的形状不会变。
打字聊天,能察觉到自己的形象如何。所以更容易调整?
对,别忘了希腊,照顾你自己。
发出指令永远在实际行为之前,行为又在感受之前。对自己做的事不存在时间方面的悖论/理解困难。
透视学:距离越远的东西,在视觉中的稳定性越强。例子:月亮。
如果说限制带来自由的话,也许无非是这种限制让人从无限的杂多中解脱。
如何让形式否定自身?
对自身做某某事,“xx自身”。这个表述中含有时间性。不是时态的时间性,而是步骤性的时间性。
严峻的感觉
那次在哪儿来着?生活加速,你总是处理下一件事。科技带来便利,但人不愿意减速,也意识不到自己可以休息更多。
东方的文明是让生活减速的?
初建成的建筑作为权力影响着人的活动习惯。最后这种习惯(routine)也成为权力。
大房间、小房间,中房间,超大房间,超小房间。
肉桂苹果红茶:占据可食用性光谱的不同位置
(9.10-9.13草稿:)
建筑中的游戏性,或者说功能对应的任意性。空间(功能)划分的有效性有着对口头约定/意识形态的依赖。运动场是几乎没有物质(除了地面以外)的建筑。
空间和功能划分对口头约定的依赖
功能划分需要(一定的)意识形态来维持。被野餐者占据的球场如同废墟。——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从废墟中发现功能,不是发现建筑,是发现意识形态。
但废墟起作用的部分就是建筑的权力。
建筑有两个部分:(权力的)废墟,和意识形态。
——不,废墟,和意识形态。它们共同形成权力。建筑是带有/笼罩了意识形态(一种生气)的废墟。
当体育规则不存在,体育场就如同一片废墟。
法阵、八卦阵
建筑是面向完整的人的,而人是复杂系统。建筑施展权力的方式一定是。
权力的生成物自身也成为权力。
运动场是建筑还是景观?
几乎不涉及实体的空间划分。运动场(游戏场)中,对功能(行为)的划分几乎不涉及实体。
非正常尺度纯白空间中的家具,是纯粹的权力。黑客帝国。物体局部自放。
游戏场是几乎纯粹由意识形态完成的建筑。游戏含有权力。权力是一种游戏。
可以认为游戏场是一种用观念来维持的建筑。在其中,对功能/行为的区域划定只依赖线条和口头
Architecture,建筑,架构,永远有意识形态的作用,施展权力。Structure仅仅是结构,仅仅是力学。
建筑和生存相关的一面,和游戏/意识形态的一面。
马路的线。交通规则。
通过口授/服从而被确认。
建筑除了满足生存和健康需求以外的游戏性
建筑,废墟,意识形态,
游戏场是几乎由观念完成的建筑。
游戏场中,明显地存在着领域划分,但它口头地/观念地完成,而不是依赖于建筑实体。
从游戏场到小木屋。游戏和生存。
神秘的。神秘的是无意识形态的——但它诱导意识形态的产生。
音程的两个方面:
1 指数比例,例如三全音,根号2,其实应该挺整齐的
2 频率比,这时三全音才不协和。
三全音本来挺客观的,但受到了根号2是无理数这件事的影响
这件事的奇怪,就像为什么正方形对角线和边长之比是无理数一样,还有圆 。
作为朋友的城市(和城市基础设施)
机器(9.11:人造物)作为自我技术的(永久性)外化。不是简单地说,人变成机器,是说,人自己身上作为自我技术的那一部分,变成了机器——变成了城市。
回看,全景敞视:别忘了建筑是一种权力。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明白例如工业、金融会带来什么。一个好的城市应该知道什么是城市。要多维,但节制。(9.11:一个城市应该反对它自己)
不懂色彩搭配,也许是没有观察过什么是颜色。
空间缺失对热情的影响
电子乐,音色变化似乎只带来感官愉悦,没有什么信息。不是语言性的……不是语词,是语气。
人离开一个地方时的退缩,似乎在于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具体)离开的是什么地方。
在阴天,不要忘了晴天
来自个体的声音会让别人分心。我会知道,会去想别人在做什么。
也许人有保留自我的需求,和自我相处的需求,所以如果人一直在人群中,就只能相互竞争、压倒。或者,人应该能在人群中保持自我。
(以住宅来说)建筑自身是否有意图?似乎不如说,是人带着意图进入这个空间,然后看它能否符合这种意图?到了一个新家,我要做饭吃饭学习休息。然后找到可以做这件事情的各个房间。一般似乎不会建立明确的空间秩序,并以空间为转换的重点来设定标准日程。
在仅以活动为基准的日程中,建筑只是在无意识层面影响愉悦程度,例如,方不方便,光线温度湿度如何。
(空间和空间转换的品质 )
拉扯推让可以让非正式行为变成正式行为
melodrama:上下句像不同歌。情绪转换很快
打字其实很卡,找按钮很不顺畅。听起来烦躁其实是因为这些声音,慢放之后其实会发现,缺乏编排,纯粹是噪音。
联觉为什么经常是和色彩联?
各种性倾向都是一种能力?
2023捷克「Goodbye Vltavska Jam」跑酷聚会(意大利PASTAMOVES团队版本)_哔哩哔哩_bilibili
五分钟左右这里的场景。游戏+游戏。建筑游戏+运动游戏。
色环是人造的?
铁和血
白和黑作为完全混合,有一种富足在其中?
画廊 建筑经典: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大学图书馆和礼堂 / Bermúdez Arquitectos - 17 (archdaily.cn)
天光:重点:人不是在躲避。不是因为危险人们才进入室内。
因为光是绝对安全的?(除非太热)
时间上的紧张催使我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倒不如说是我们忘记了如何放松、不再焦虑,如何仿佛在无限的时间中做这件事,或者如何享受花一整天的时间来阅读。
L1-S01_英国铁桥形式介绍 Introduction British Metal Forms_哔哩哔哩_bilibili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建筑学院、音乐教程,所有训斥的语气。最后我是发现,他们的这种语气背后实际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论证。
Chemistry,Physics,Mathematics,Philosophy。它们的构型其实是不一样的。中文中却全部变成了某某学。Politics、Language、Biology。
英文言说者应该能意识到词根。英文词性变化是平滑熔接的。中文是。噢。黏着语,什么什么语的。词性转换——也许涉及范式转换的基本方式。
中文这样,会让很多东西显得生硬、相互隔离?
Subjects也只是“对象”、“主题”,而不是学科。没有“平级”的暗示。
为了达到抽象,或者说,为了脱离形式,用拼贴的方法也许确实更好。但最好避开简化风格。
(9.5:建筑,从设计到使用:)1 建立便利。2 建立流程观念、条件反射、仪式。
当我开始看海量视频:
也许对一类人来说,知识是让他唯一信赖的东西。唯一让他平静的东西。
奥本海默并不能算传记片?省略太多东西了。可以说传记片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宇宙如果没有起源会怎样?
意识/现象和有机化学?
学科划界其实只有助于(集中精力)研究
使用者设定运动轨迹,这件事会先于他对空间产生完整大致不差的空间模型
我靠 小孩四五岁就能说话了
胡安鲁尔福:只描写事物的表面,但是是人最自然会注意到但从未表达的部分。认知写实主义。感官意识流(而不是心理意识流).
诺兰的清晰性和简化的关系?
这种美学让人物都显出一种表演感,有点自傲。而没有什么真正的痛苦。并感受不到真正的悲剧性
抠门:示范一下什么叫消费者
橙C美式:像在看两个人吵架,和我无关(我尴尬地看着)
xx:好的食材搭配像在缠绵
xxx:而且我是作为3p的一方
旅游:别没了照片就什么也说不出
在城市中要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写得非常非常潜意识。(大)城市((大)城市(的)生活)永远无法是深入人心的?那个说法:诗里无法出现电子产品。
天津图书馆,有设计没施工
也许不实行会让计划变成强迫
白色的建筑实际上是一些混凝土被刷上了白漆。但它被作为一个游戏场而被认识/它被以理解足球网格的方式理解。
大众呢?没踢过足球的人在足球场上散步/在足球场上散步。
(9.5:这天震惊地发现了球场和建筑(作为ideology的那部分)的相似性)
建筑游戏。行为游戏。
构造设计带来的美感,除了实用性,除了纯视觉冲击,例如重复、节奏。观念上的,游戏规则一样的信息是什么?会被人忽略的。
设计中总是有一种服从
较好的使用者:例如读者,在图书馆随便找了个似乎还不错的位置坐下,当环境引起他分心时,他能知觉到并且离开。
三叶草:所以这个学院的内部的确是烂掉的。
解封后有很多痛苦,很多阵痛。当你重新做一些这三年做不了的事时,就会阵痛:原来你错过了这么多。你从来没知道自己错过了这么多。这种认识是在解封之后到来的,而不是之前。
现在大家似乎稳定下来了,因为报复性玩已经发生了。这种阵痛也慢慢消失了。——只能说这种阵痛不再被触发了。我们的神经不再被挑拨了。
第一次径直走进室内场所时的痛、第一次不戴口罩自由出入时的痛、不用预约的痛、不用等待、不用为健康码担心的痛、第一次可以扫身份证就进入别的校园的痛。
三年的痛
我不拒绝去想它,因为我发现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我非常难过,也非常不想再来一次。
精疲力尽的生命。人们仿佛在精疲力尽地玩。
所以那种严肃思考事物的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是语言的分辨率,是细分程度
结构力学并不要求表面光滑。(只要求节点整齐/严密/严丝合缝——但未必是光滑的严密)
光滑的用处:清洁、音响、透明…
溃疡时品尝美食:还是先把嘴巴弄好吧
难道很多人在疫情中产生的理想到最后很容易变成偏执甚至强迫?
作为科技的农业
这种风格:我不在乎你的观点,但我也不在乎我的观点。我只在乎事实,真正正确的东西。
画廊 楼梯漫步,圣地亚哥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 FAE / Marsino Arquitectura - 9 (archdaily.cn)
但是,那种事无巨细地呼应周围建筑的做法,反而默认周围建筑是静态的,那后者更新变化了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电影没法体现很长的时间。电影的时间是有限的。(音乐也是?)
电影的剪辑的确会剪掉时间?
赌场不需要采光 游戏厅
建筑学调研也许也应该采取人类学方式
环境中较稳定的行动模式:像一种流。(9.5:但只是一个流,你可以随着它,也可以和这种流做对抗)
这根水管:一般注意不到它,注意到它——并且将其视为划分空间的元素——就会感到不错。
空间划分,领域划分,这似乎更多是一个意识层面的事情。也许我们甚至可以不依靠实际物质来进行空间划分。例如纯粹口头地将空间划分成若干部分。
无形的墙。我们这样约定:在房间的这个部分,我只做和这部分有关的事;在那个部分,我只做和那个部分有关的事。
这只是一个注意力组织的事情。
也可以在一个房间中想象另一个房间中的物品,并考虑之。但这样似乎比较难也比较累——同样地,其实纯靠注意力来把房间分成不同部分也不太省力
——站在房间中时,什么都看得到,但工作时视角只能看到对应部分,这样呢?这样是不是最好?
这说明对视觉的依赖么?那么,对盲人而言呢?对盲人而言,世界的距离变短了么?
所以无非是在……用墙壁来组织注意力?墙壁/视觉遮挡就是为了组织分心/不分心?
墙壁是物理专注?依赖建筑的人会有注意力缺陷?
考虑这种可能:最初是因为人类围合出了一个室内空间,所以(才)产生了精神世界
——还是,仅仅是人类在一般自然环境中,精神涣散了(解离)?
古早的人真的会在自然环境中精神涣散么?这是否只是,现代人只是想象了一个原始环境,然后,凭借他们的知识,很容易地进入这种精神涣散的状态。但原始人基本上是没什么知识的。
无非是这个问题:人类的安全感最初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想象:原始人躲到山洞里,或者甚至突然想到盖一个房子(盒子)来阻挡野兽。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在如此这般某一种情况下他们居然是安全的。他们现在是不是知道了这个地方是安全的?好像不一定,似乎更先出现的是:为了达到这种安全,只要跑回来(跑回来+打开门),就会得到安全。而且,回来之后,会再次看到例如光线变暗了、再次看到岩石或者干草或者木头的纹理。这里似乎还需要一种跳跃——人们震惊地发现这是自己的作为。
然后从此人自身和自然才产生了隔离?很难说,这只是一种看法。 应该去文明史找答案。房屋的出现一般在文明的哪个阶段?它之前是什么,之后是什么?
例如这个:建筑人类学,“野”,“史”。建筑学讲座像强调品牌和logo一样强调概念。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病的。一种学术自卑?
上课应该挑一个能随时离开教室的位置,站着上课。听到不想听的就出去或者离开
如果建筑附带的期待受到文化差异、场景人群差异的影响,那建筑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的。只能在统计学层面做控制,但那样的话,出发点仅仅是控制。
建筑应该附带说明书、规则书。建筑对人的作用,或一个人看待建筑的方式,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事风格。
除非证明建筑有自我技术的意义,建筑学就能成立。——或者,可以说,只要证明建筑有自我技术的意义,建筑学就完全成立。
建筑的方式应该是:我认同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建筑处于自我技术辅助物的角色。
按摩椅:agi前身
脏vol2:中国是否有美学?我们所谓的美一般是?品格?尺度?在古代,我们也许会知道比例,但不把这个称为美。而只是规矩?这种控制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自然的
其实在北洋园,在一个好的环境,会有这种感觉:有人还是在照顾你。你没有被社会忘掉。
每一个人都被尊重,即使没有人尊重你。
在公共图书馆,人享受自己无法拥有的空间
光意味着工作模式?郑东的书架打光太亮了,让人想停在这里。书也是被作为已经敞开的事物而被展示着。(相比Exter)
消费对正式行为和非正式行为的混淆
在郑东天窗:一般人只感觉到这里有光。但:品质:分辨率。日常观察的分辨率,就决定一般的建筑品质。建构那个级别的细节,其实应该是健康的生活中人对人观察外界的正常水平。
家具的朝向,像肢体动作一样……对了。肢体动作。就像一个人头或身子是否朝着你。
城市设计,每一个楼房中,高楼层的户门,从室内推开后看向楼道,最好立刻有室外的感觉。最好仍然让人觉得自己紧紧临着室外。如此,走廊式好于楼梯。推开门就有上街了的感觉。
楼道:每一户首先归属于一个作为大他者(不具有自治性)的楼道(楼栋)。一个莫名其妙地在那里的没多大程度自发形成的小集体。大连廊可以让人们首先/直接属于一个街区。
让学生独立居住,也有助于减弱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这样也让学校更像一个相遇的地方。我们也不再期望从学校中获得一种生活——学校根本无法提供正常的生活。
日常的上下班、上下学,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意识形态的转换。
把一个社区修得很有凝聚力,不如把整个街区/社区的公共场所设计得很有精神
笔记:是观测让波函数坍缩,还是观测等于让波函数坍缩?(9.5:“坍缩”又到底是什么?)
——探测器是“粒子探测器”还是“波探测器”?有波探测器这种东西么?已经知道它是概率,为什么还要用探测器?探测器不无非就是要知道它到底是哪一个确定的情况么?但它又不确定,你干嘛要知道它的确定的情况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9.5:已经知道它是概率,为什么还要用探测器?探测器不无非就是要知道它到底是哪一个确定的情况么?但人家都不确定,你干嘛要知道它的确定的情况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什么叫“知道”?探测器的本身听起来无非就是非逼得不确定的东西随便做一个什么决定的玩意儿。再说,这么来说,“确定”不无非就是一个屏幕上的数值么。那不见得就是确定性,听起来只是统计学上/宏观的确定性。和涌现差不多,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的认知中。
还有一个问题——更根本的——是,波函数本身不已经是一个确定的东西了么?那么测量上的“确定”又是什么呢?所谓测量结果不无非就是你想听到的一个不是概率的东西么?
如果根本就没有粒子,那么粒子探测器又是什么?如果粒子没有确定的位置,那么位置探测器又是什么?位置探测器听起来就是/仅仅只是“使它在肉眼上看起来感觉它看来位置是确定的/有一个确定的位置”的这么一个东西)
//
繁殖和繁殖的速度有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了
公园长凳:天地,解离
——如果长凳就是很普通的有装饰的长凳呢?没有形的建筑学。建筑学是没有形式的?
事实上的音乐,最简化后的信息包括哪些方面?音乐不只发生在时间中,不如说它发生在节奏空间(节奏时间)中(如同“色彩空间”、“味觉空间”)。乐谱没有指定绝对的速度,演奏可以改变曲目的快慢。
阿多诺贝多芬:
p15 整体的洪流之中 有演奏记号的文本
p18 逻辑要素…逻辑形式:陈述、一致、相似、矛盾、整体和部分 音乐并不包括判断
p19 注1 没有任何艺术作品能让人指明它做了什么判断,或者它提出了什么所谓的证词、见解;“3”这段有点难懂
p20 在动力元素获得解放的贝多芬而言,再现部亦是一个难题;注2;只能靠彼此解释;注3
p21 视觉-象征-一元(?);音乐和概念;最后一段
p22 箴言
p23 全段;这里左右说的社会不如说作为整体的系统;
例如傅立叶变换:例如实际听觉:实际的外界声响是无穷多频率叠加的,但人总是能识别出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分组、整合的倾向)
你们有没有过那种/每个人都有过那种突然就觉得哪里痒,或者绷久了酸了想挠一挠动一动的感觉。这种痒、酸、僵、渴望,就是即兴。
人似乎可以很容易感受到指尖的相对位置。而且,如果你固定手部姿态,闭着眼睛转动手腕,可以找到三维中若干指尖对应的各点与视线处于同一平面的情况。
不好——在统计学上不好——但不好这个词本来就是在统计学意义上使用的。
低级幽默中的服从性测试
解构然后重构
也就是说:作为游戏的建筑
例如天花板给人的感受,是否仅仅和这个面离人的距离有关?
在无人的任何空间,人都有不以常规方式在其中行动的倾向。例如在鬼城中不存在交通规则。与空间有关的行为秩序多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维持的?——另一方面,人真正的自律是在独居/独处中建立的。
人睡觉时是眼睛朝上的。眼睛朝上和解离?
乐理:这个音/这些/这串音,和另一个/一些/一串音,有这种关系,或那种关系。
乐理学习的困难也许在于:想要用语言描述。不去描述,更容易记住。
无关动机:意识形态的叠加。透明性。
防疫恰恰让人极其直观地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存在
绝对正确的感觉只在个体上发生?正确是一种感觉?真理是一种感觉?
新生军训队伍和老生走在同一条路上(在同样的人造环境中):意识形态——局部意识形态。就像洋流。
水利馆:所以设计总是和意识形态挂钩。识别、转换、遵守、服从。
深夜:为了脱离环境,必须进入孤独状态。
正视角:不是人的视角,只是客观记录环境
也许擅长创造只需要对无聊够敏感就行了
例如:“质疑精神”(8.22:作为一种夸赞别人时的标准用语)。相比,例如: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符号化、概念化——货币化。
货币交易和符号化的关系?
恰恰是有瑕疵的东西反映着完美的理念。完美只是一种理念。表达理念不需要物质上的完美?(8.22:极简主义的多此一举)
梦中的长长的宽马路似乎有很强的张力。没有人或车。
大部分人不知道,许多他们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就是要被忽略的,比如站在悬崖上就想自杀。也许误解就在于把倾向于说出的话(草稿)当成认真的话。
在这些之前,你必须熟悉倾向于说出各种话的机制。
普遍的,审美是否是天生的的问题。这完全要知道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从知觉到情感的mapping?在自然界中生存必须要有这种东西。
美(感)和(美好的)情感不是一种东西。审美中的智性的(作为“真”的)美、和导致美好情感的美。
例如对小孩说以前在这里做核酸而感到愤怒。这种愤怒是一种焦急,焦急的背后是对此情况的震惊和对背后原因的无知,具体而言是对社会整体运作机制的无知。严肃性带来的平静,就在于指出这种规律。
独自居住可能激发成熟性/成人性、然后(8.22:/这时可能)激发儿童性?
xx:客体永久性,和它的情感方面
这么一来,所有人造物都有设计意图
在地铁:早上在厨房:大学宿舍实际上一种独立性的退化
无人的夜晚也是展示结构。任何情况下的无人,都是展示结构。
人类再觉得自己厉害也不意味着人类厉害
创造是一种爱
和xx——斗鸡眼:一个人想看到自己
让人无语的表情,让语言系统中断的表情
深夜:
xx:(家人外出,)一个人住在大房子里,会觉得不自在。我:家人不在场,只剩下家庭的结构。空的家庭房子,就是最直接的结构主义论证。
初次体验自己的暴力欲就像第一次月经?(?)
xx:大学不是给学生上学的地方,是给老师就业的地方
这个说法:一些记忆要很长时间才能体味到它的深刻——在那之前体验不到也有可能是因为季节不同。
光滑表面的“善良”和安全感是以抹平、遮蔽为基础的。上海是一个过分光滑的城市,它抹平了太多东西。上海的粗糙面在哪里?
无调性让人进入一种悬置状态
昨天,xx:天空是人类社会最干净的部分
一个包容的社会/群体不观察(watch)你
前天在系馆看到的大直线作品:那仅仅只是一种语气!(一种修辞)
一开始人们说自己用ai做什么,很有成就感,现在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显得落寞
建筑学院应该明确强调画图耐力方面的训练——必须专门单纯训练耐力,而不是假装同时训练审美
人最初只是想创造一些“辅助物”,但为了计算的便捷或“临时可行”(就像结构计算中的“直线法”),被创造的事物总是带有一些多少偏执的多余规则/限制。人们经常想不到这一点,于是过后只觉得这非常碍手碍脚、过于保守。——保守陈腐其实是从遗忘来的么?
看着美丽的风景打字,可以松弛下来,就好像手指在享受在键盘上摸索敲击的过程。——富音乐/舞蹈性地打字。
空间时间建筑:吉迪恩的道德评判总是没有论证(8.22:他的语言是暴论式的)
也许,为了避免符号化的建筑/艺术表达,我们必须直接针对初级认知过程来创作,例如动态、色彩、对比。或,也就是说:要直观。
康定斯基的抽象画,相比音乐,更具文本特质。电子乐相比奏鸣曲也是。
通风、温度、湿度
创造和吸收:你不能一边进食一边排泄,吃多了就要排泄。
建筑是否是一种强迫行为 自律是否是?
桥一直是被踩在脚下的,处于服务性的位置。所以,从下方仰望高架桥,会对它一直被忽视了的雄伟感到惊叹。
rp:
建筑的核心问题:建筑的起源、空间结构、意识形态、自我技术
和xx:建筑、游戏、井字棋、婴儿床、意识形态、上海风格、简洁
同时是给予者和承受者的人造物
发出指令的建筑空间
人对指令的“识别”——一种误认、一厢情愿
人和人造物的关系:鸡生蛋蛋生鸡
实际上更像有三个元:自然、人、人造物
——自然和既有人造物、人、即将出现的人造物
环境、状态、经验-行为(既有认识系统)
单纯环境不足以决定人的行为
——建筑的目的不在决定人的行为
图书馆的秩序是被维持下来的
在图书馆里只想学习,这是被认知(8.22:包括社会规则)维持下来的
生活是在首位的。高效的生活——有秩序的生活
进入游戏再退出,现实世界的秩序会受到某种怀疑
游戏创造世界秩序的缺口
为什么卧室总被摆在最深处?床?这里的心理结构。床,而不是仓库、书房,被认为是最隐秘的部分。
同时,为什么又要有这种关于深度的秩序?
主题的变奏=不同视角下的形象?
三维投影相似性,和变奏的关系
不全是。这个类比不对
天花板总是被忽视的——因为触碰不到么?
天花板上是最私密、最安全的?(躲到房梁上) (见8.22)
昨晚:爱是一种创造
莲蓬:自恋
爵士和太极?
智能家居和高语境
如果在审美上,自然不是人最喜欢的、人不是最喜欢自然,那么自然和人都该灭绝了。(审美有原始意义)
xx:地铁中的天花板、解离:一直在场,但一直被忽略的东西。
(在地铁上看到打扮漂亮的人)精致就是一种拒绝
人对顺利的追求
一种表达方式,例如画画,只有当你发现它是唯一能表达一些你从未表达过的东西的方式的时候,才会是令你兴奋的。
和xx在上海讨论过的问题:游戏、神圣、域限空间、显著、城楼之间、简单、规则、前途光明和迷茫感、图书馆、专心、礼貌和市井的冲突?
依赖设计的人都是巨婴?——制造困难的设计是真正友善的设计?起码不是谄媚的。
iphone6的照片根本上是非现实的。全部照片是根本上是非现实的。照片中的世界完全是异托邦。
小程序nmb,你怎么不让微信在小程序里运行,你怎么不做个微信小程序
超套高价计费本质上不就是高利贷么。
上海是设计之城,我们依赖设计
信任和依赖本来就是一个对子
上海和若干城市的区别可能在后者的黑暗复杂更多或更明显一些
上海是让人自恋的城市
一个肃杀的城市。是的。肃杀。恢复内聚力。
城市应该是独立的人相遇的地方。
(8.13:上海意义的)城市建设和技术(科技)是一回事。
简单轻快,但压力巨大。轻快不像是压力的释放,而是压力是由轻快带来的。无法承受之轻。
也许是我们完全释放之后是很疯狂暴力的,而不是小孩,所以必须很严肃很沉稳。
当你信任了上海,实际究竟是接受了怎样(8.7:的生活?)
提升左手的灵活性,要求专注于运动的目标。(8.13:左手的不灵活似乎是因为动作是被计算的)
(8.13:去接xx:)上海:我们工作、赚钱,最终变成漂亮的城市。最终的目的是某种美学,而且是自恋的美学,人们一同观看美丽的城市,却看不见彼此。
是的,上海整个城市都是景点。
我们观看的不只是漂亮的城市。这种高技的漂亮,那完全是意识形态。我们在观看意识形态。上海也趋向于抽象的城市。
直觉只限于确认框架之内的运作,逻辑是用来重构框架的
——但也不一定,自由无意识状态中人可以。
有时在流动的人群中,你能笔直地向前走而不被撞到
在汤家浜步道:粗野的混凝土是一种承受着的材料。这种姿态,给予但是没有恶意。
善意和恶意
极端光滑的材料,极端善意的同时也是极端强硬的。
上海正是美在云
人格构成和身体比例?
昨天:地铁是上海疲惫的一面
尺度是有某种单位的,尺度总是相比于一个固定大小的东西。尺度是比例?
吵架确实是原始本能驱动的结果,在文明社会信用社会中不需要吵架
集中在一个部位/区域的性快感,和分散在全身的性快感
xx说房间是个暧昧的环境,我说这就是建筑学
也许恐怖感是生物核心机制,觉得万事顺利一定会激发这种恐惧情绪。因为毕竟如果真没了,生物就没法自保了,防御机制就全解除了。
能看见自然极其重要
可能人类根本不需要bci(bbi)来神交 (——所以要:缠绵。)
前天:摧毁建筑学——美学是一种自恋。美学不是爱。
自动化,人们失去控制感——为了获得控制感必须继续使用工具——恰恰被控制
凝视事物就不会导致过载么?
自然界中动物会不把东西吃干净的么?(8.13:不想吃就扔掉)
建筑:孤独者的自恋。(8.13:?)
那些不曾被记录下来的即兴之作。文化总是有损的。人类的全部作品并不是全部流传下来了的。
接受自然侵蚀的建筑不给人敌意,更像承受者
建筑是人对人做的事
建筑学学习本来就要以哲学为基础。你大一不教哲学当然理解不了。教不了哲学也就不要教建筑学。
上海的高素质人群是分散的
所有的美学都是自恋,美学是自恋需要的媒介?
上海(8.13:城市设计)的游戏感
(8.13:过多的)纯交通空间
足球场也是一种游戏吧?
粗糙的东西更能承受
俯卧撑和这种类似太极的运动,对关节的压力不同
笑起来有酒窝是一件肌肉的事,微笑是有不同动作方式的,笑的动作是要好好学的。是啊!嘴周肌肉也是肌肉啊!健身也要健嘴啊!
太极真的让关节好舒服
也许幽默机制/拒绝机制就可以让人创造出好的方法。就像(这种也许是)太极(的)动作完全是在规避关节压力。(我一点儿都没学)
随便活动就像给自己按摩。
你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因为其实任何家长都是会有疏忽的。
身体感觉完全建立于视觉投射上。假手实验。可以做一个对应的“棍子-手”——“房子-身体”实验。投射问题
电子文本文档,大大削弱了图画的表现力。人的最高意志是三维创造?
也许,例如,三维“(网络)图”能被投射到二维平面上,例如一些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的,这时我们可以想象着还原出三维。也许三维也仅仅是这样的感觉罢了。我们可以利用二维投影来理解三维空间——也许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四维空间。
——我们本来就只能看见二维图像!(两个二维图像?)
噢!小木屋——一个房间。只有一个房间。
崔庆龙:内聚性。和小木屋。涣散
变成游戏,进入一个游戏场
美术馆疲劳——架空感
简洁的高技结构,根本不轻松
何陋轩的文明厚度。
上海纯交通空间太多了
设计更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是:组织。组织,而不是设计。
幽默和英雄主义(7.31:也许是说,面对悲剧)
纯用理论进行创作一定会是:贫乏的。带给人惊异的一定是,多的/多出来的东西。我们对世界的惊叹总是走在我们的理解之前。(世界在我们的惊叹之前吗?在的吧!)
——理性的结论总是少于全部事实(信息损耗)——理性增加知识,不增加事实。知识不是新的事实。
一个旅行妙招:先去制高点看城市/经常寻找区域内的最高点
在水井坊河边:不论什么东西,拍下来甚至画下来之前,都要先记在心里
在西村——在鹿野苑也是——刘家琨只提供了一个架构
从里面出来 有进入arena的感觉。游戏场。
像围城、城墙。
在边界处则是一种悬置。在意识形态的交界处。
这个窄缝:在世界的外面。畏、抽离。
当我去了一个地方(7.31:建筑),它在我身上留下了什么?
鹿野苑:在室外,植物是配角,从建筑上挪不开眼睛
那种觉得自己一定会死的感觉可能是因为看到了事情发展非常顺利的趋势
就算疫情并不真的让我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随心所欲,它也起码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挫败感——屁勒,不能随心所欲,这还是很严重的。在疫情中,我无法过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
也是设计和建造的分离让装饰,或说整个,设计,变成纯视觉了
是什么使田野调查区别于超写实艺术?噢,是思辨吧。
p57-58 表现出恶劣的生活带来对环境的忽视
西村!看!它就是在说:我没有那闲工夫。
生猛——痞气。
高技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新的,它融不到日常中去
坍塌的低技房子让人觉得可惜,坍塌的高技房子让人感到恐怖和被欺骗
变化太多的建筑有时显得谄媚,西村各面都还是差不多的
深夜:有时突然想象中的声音消散了,只剩下很空洞但很响的背景声音,或者尤其可能是音乐。
贴花砖纯粹是对富足的提示。
可能这个事情是有充分的信息表达的,但它依赖于上下文,是推断出来的。现代思想判定其为无意义,可能是认知方式的问题(纯分析,无语境)。
裁缝和服装设计师
从谁家姓/妈妈的爷爷和姥爷都叫太姥爷——系统的缺陷很快就显示出来了。 这种无限分形的问题。
或者说,装饰的过剩特质。在这种环境里,人会关注于:社会关系、劳动。——没有社会关系这一层。更多是劳动,财富积累。装饰材料的价值反应了一家人所认为应有的富余量。是的。富余。多余精力的随意地发泄。——为什么不能看作爽朗的发泄?(靠!居然有假的!)
材料的在地性,要依托一个建材厂的真实/确实的存在。
文明进程必然导致精力的富余(大部分历史书都会有说的)
我大口地喝(了一杯)可乐。在农村大口地喝可乐。富余的问题、富余成为问题。
这种格局,让院子成为真正的客厅。(7.31:没有室内客厅)
自由立面自由平面,恰恰也是富余,结构层面的富余。也是富余。也是有钱。所以在农村做一个精致的极简主义。那还是显得很富有。还是显得很上流。哪怕是背后的教育水平。还是高高在上的。农村根本不需要设计师,设计师就不是一个农村的职业。
我的思路其实是:如果日常中这是被喜欢的,它总有某种意义/作用,而且,如果要准确地说出这种作用,最好先忘记建筑学,去体验它,然后再用语言描述它。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常见的意识形态批判。
文学作品中空间描写总是非常绕脑子。这个确实是,信息结构差别太大了。
又想起服装设计了。服装和建筑真的好像,再例如/例如再有:它们都有很关键的遮蔽作用(意识形态)(这个前几天有想到了)。
去农村看到这样的景象真的很治建筑学上瘾/魔怔。
在农村也不用刻意观察人和建筑怎样交互。因为所有行为都是很自然的,没有经过多么刻意的设计。
xx家这么暗的家具。虽然说建筑不是刻意的,但是:他很反映潜意识/建筑最初是一种无意之举,但是这种无意之举被固化下来了。建筑/居住环境真的体现着很多东西。
建成环境是那种可怕的可能发生的压抑作用的激发者/物和潜在的共谋。
农村审美似乎恰恰又一个关键:不能有逻辑、也不能协调。其实很反意识形态。就是没有秩序。
Nathaniel在Salk滑轮滑。
电梯和隧道是一样的:你在被transport,这和你无关,你等着就行了。
呆在电梯里不按楼层,在停止运转的扶梯或楼梯中间站定,站在立交桥旁,在道路中央站定、在隧道站定。
老师说的多观察其实应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object上。
人对真心话的抑制可能是源于(7.31:个体)语言最初发展的不完善吗
板楼永远相比乡村有所失去。说真的,不是因为人口问题,谁会想到板楼?在比弗利山,谁会想到:我把房子建在你的房子上面吧!
入口、和天空的关系。
板楼了,不得不增加:楼道。不得不增加一个层次。
疫情后citywalk可能会让更多人注意外部环境
可能总的来说其实文化的任何方面都是一种(自我)技术
(意识形态/价值观是用来阻止多巴胺的?)
MEOW:Mission Extremely Overwhelmingly Wonderful
什么是城墙?
出了城墙会有离开意识形态的感觉么?
不。城墙不仅定义了城内,它恰恰还定义了城外。
城墙是防御工事,大砖和小砖的防御能力有什么不一样?
城墙上看到飞鸟。
历史留下来的除了文字也就是人造物了。建筑物。只要建筑物留下了,各个构造都直接让人能推测以前人如何使用之。
宗教某种程度上是反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的么?
隧道中的意识形态悬置状态。(域限空间也是)
纯叠楼层:把深度变成了广度。深度方向被解降维成了相邻。
有否可能:只是/但是整体知觉相对于内在感受而言(仍)是客体主体。
一种与我无关的完美/秩序。域限空间某种程度上也有这层意思
是的。高技和“无限性”很相关。
在相同地点听同样的歌: 听觉信息完全重合!
这个存在论看法可真够简单随便(有效?)的:我们不存在我们只是可能性
嗯?很有意思:人是怎么提出“存在”的问题的?“存在”对于人来说不应该是某种“之外”的事情么?!——一个信号存在,这本身是怎样表征的??!当我说我们居然在世界上存在,这种惊异所依赖的特殊信息,它的神经相关物(物理相关物)是什么?
我们是如何获得这一逾越的信息的?
大脑/认知系统应该只能作出有关物理世界的判断啊?
我们所惊异的世界居然存在:——居然有信息。但,哲学意义上我们的理解其实是:居然有信息存在——翻译:居然有关于信息的信息。(中间推论:存在=信息)
起码可以说这种逾越是通过同构拓扑完成的。哲学思考完全是通过同构完成的。(当然,这是在神经科学视角下,但应该也能翻译:存在究竟是什么感觉?存在和出现的区别是什么?当我们惊异于世界存在,我们到底惊异的是“世界存在”,还是:“世界出现”?出现和存在是如何区分的?)(世界存在=“世界出现”出现了。(出现=信息))
的确,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是(关于)出现的出现,元出现。或者说,关于有的有。——“有”的有。嗯,“是”的是,“真”的真。形而上学的一般结构。
我的确不太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为什么和存在论有关系。他完全在用日常经验理解存在。或者说他完全就是在理解“出现/有/真”本身。他没有做/进行逾越。也许只能说,存在(好吧,也可以说存在和真和有也都是一样的),受到了二重遮蔽,海德格尔解的是第二层,或者说更表面的一层。
形而上意义的存在不是一种经验而仅仅是推论(推得的结论),它根本不在我们的经验范畴内,或仅仅可以说,它先通过浅层的存在经验,形成推论,(充其量)这一推论才(于是然后)再进入我们的经验。
所以哲学完全不属于经验领域,而属于推论领域,它是一种“溢出物”(细究起来令人费解的比喻,不要细究了,或者只要去细究为什么在不细究的时候这个比喻才有效)。
哲学其实是在经验/现象之外的。哲学也是在世界之外的。
这样回到了维特根斯坦?或者说,终于抵达了维特根斯坦?
对于神经网络来说,采用纯推论的方式可能会让生物什么也做不了,基于硬计算预测的方式是必须的——必然是首先被采用的。
意识形态无非是我们付诸遗忘的一些规则/前提。记忆力有限(这又是大脑容量有限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
误解听起来比错误轻一点,也许因为,“误解”中,错误被“放在里面”了。
如果否定等于反义词,否定出现在反义词之后么?——人们之后才意识到两个不同词语其实意思是相反的。
如果AI能进行哲学思考,那么海德格尔岂不是就错了?有没有无限的思考者通过外在的有限存在进入到无限性中?
我们的问题是“人是什么”还是“智能是什么”?我们是智能还是人?
“你可以做这件事、也可以做那件事,完全平等”这本该导致停机。人的物理性才让这不成为问题。
在公共场合暴怒并受到众目睽睽,这时非常需要甚至不如说会自动激发出解离
建筑是自始至终都需要接受意识形态批判的
为什么总是低频率和内心深处有关联?这和神经元放电频率会有什么关系?
世界并不存在,世界是潜在的
向死而生也许是说:不要寄希望于等待,或在无限时间中必然发生的转机。事实上既然每一刻你都可能死去,所以干脆就不要寄任何希望于未来。
p322 “作为建筑师,维特根斯坦推动实现了精确到毫米的确凿性理想。平地而起设计和建造一座房子——难道这不正是哲学家们也在做的事情吗?康德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理性的建筑术,这难道是偶然吗?歌德的浮士德在第二部分也就是真正哲学的部分化身为建筑师,是偶然吗?”
lw在《哲学研究》之后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房子,会有变化么?
今天早些:原来房子没有透明窗户的。都是里世界。对了,里世界这词我怎么没想到用过。
也许当一个人开始观察一切的时候,解离就发生了。不论是观察的对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体验/情况。例如,那时我总是观察自己的快乐。
存在整体问题的核心对象:意识。纯论客观世界,也许没有“整体”。但意识呢?意识到底是不是整体?(之前说过有关的)
所以manamatrix建设在天津大学会显得很可笑?在一个普遍低技的地域出现偶尔的高技。我们就站在了它的外面,但靠近边界。也就是我之前感到的“可笑”。以往我觉得这种可笑是要把这个东西造出来的人们的可笑,现在我看到也许这是这种高技形式的可笑。那天在文化中心看万象城也是。
北洋园,那种环境不向你索取什么,不给你施加压力。
(7.31:扯淡:)如果,在友情中我可以摸遍一个人的身体,以此来了解他(无性),那么这和爱情的区别又在哪里
如果我和她/他亲吻只是为了了解一种特殊的触觉呢?(从形式上看,这是个思想实现实验
——好吧,区别是这种摸不以取悦对方为目的(医生会干这种事)。有这个概念:爱抚。
只要身体各个部位能同时以不同模式运动(人当然显然完全可以!),人就可以在自身中形成分裂??你可以让右手逼迫左手攻击自己,而身体通过扭动(也许也可以让腿脚参与进来)来反抗之。
计算机数据本质上全都是一维的么
说“不一样”和事实上的“不一样”是……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完全也建立在语言的加权计算过程中。“不同”完全是仅存于认知过程中的?
追求稳定的问题在于:恰恰在这种情况下,恶人可以为所欲为
魔术师 p266 但是,智能,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简化事物的,或说简化事物是智能的固有倾向。
深夜:之前晚上,夜晚的灯光显得多么多余无聊,作茧自缚。
纺织工业的进步也确实挺厉害的
光滑平面,某种程度上不是从自然物造出来的,而是根据人的理念造出来的。
跟自然联系更紧密,或者跟理念联系更紧密。卒姆托在中间么?
人工娱乐也只是一种工作么?维持社会的运转。
老龄化的城市中,没有青年人聚集的场所
“自在自为”可能和信息复杂度有关(当哲学中讨论音乐)
去符号化必须还要求禁止重复?禁止建立系统?否则,去除装饰,只是简化了符号。
(“符号即罪恶”)
符号和完形的区别是什么?
继续:信息技术而不是魔法炼金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是脑的技术而不是身体的技术。
人类的确有通过知识去除对自然的恐惧的过程
植物:外星人、异物、诡异物
现在我们重新开始敬畏自然
魔术师 p227 文化的许多部分是建立给无法直面死亡的人的
p232-233 真是很有意思
不是世界世界化,而是世界中的东西世界化(所以海德格尔“口齿不清”)
海德格尔的震撼性可能仅仅来自于遗忘,或甚至仅仅是某种由孤僻带来的奇异(怪异)性(7.31:孤僻和感到必死究竟是天生的么?)。然而这可能其实只是一种个殊的状态,并不具有:根本性。
和这种根本性相关的“文明史”,也许也仅仅是分析方法带来的误会。是分析方法预设了开端。
这些假设的“基本动力”,根本上是出于涌现结构较后级的内容(7.31:高级认知加工阶段),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些开端也就真的没什么开端,真正的开端是它们背后的涌现前结构,即“生物结构”(的哲学对应物:也许是“视界外的本质”)。
伪问题、伦理问题,是否倒是起着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生态学意义上的调控作用?——那只是一种“风尚”。——而且,这还只是调控的一种介质。
没有论题概念,就没有权力的施力点?
我们已经看到人类全部问题的某种边界了:这是一个渐变的边界,它基于复杂性和混沌性。我们不可能或者完全清楚的认识,我们充其量能做到的是找到尽可能多的模式,将其拆分,一直到基础物理。但我们不再能/会幻想从知识的综合中获得全知的快感了。人的内存不够。
多少内存足以获得这种快感?对一个复杂系统而言,完全表征之需要多少………看吧!其实除了忒修斯之船式的完全模仿,所有知觉系统都是低保真的………——是么?例如,五个质点对两个质点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质点的位置完全拓扑五个质点的所有可能状况么?
——这完全就是elements的问题。
——也许冥想倒是就很好。
建筑学只是和许多其它学科有对应部分,而不是有重合,或者甚至说建筑学包括它们。
爱情的排他性也许来自于:完全重合。第三者带来的问题:第一者(我)现在(还)要穿过/透过第二者(你)爱第三者(如果第二者全意爱着第三者)。路径歧义/歧路多?每个人将总共用四种方式爱两个人(直接爱和透过一个人爱)。哈哈。
你的确不能说死在核爆炸中不是多少挺好的事——问题仅仅是在你不能随便核爆别人——我是说,核爆能不能作为安乐死的方式?
佩德罗巴拉莫:这么强的音乐性。
耳机、通话技术、远程传输技术。把一个东西(的信息)带到另一个地方
是信息技术,不是物流技术,视听信息。
我们消费信息,而不是事物本身。
尺度和层次有时就是一回事?
xxx:深度讨论总是被低水平的人打扰——而且他们总是最先发言。xxx的厨房倒是提供了一个“副场地”,让人们可以形成“高级讨论组”
设计感=被设计感
设计=被设计
描述音乐的正确语言是数学,而不是自然语言(紧张、功能,等等)
建筑的性格
人造物是一种自欺?建筑永远是自我技术,建筑永远只指向人自身
自体享乐?
也就是说建筑的作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是很像的
限定性的,是一种规则
(7.31:胡扯:)我感到胃很晕。大脑是否最初是从胃分化来的?大脑的工作模式是否是“蠕动式”的?是否只是为了输出某种运动指令?(如果是)用蠕动来调控蠕动——这是一个系统的分形。计算机是/可以这样吗?
不得不说大脑也是有褶皱。不能说大脑不是某种“消化系统”
脑损伤者/特定认知功能损伤者,可以被认为是人么?智能?他们可不可以被认为是石头和ai之间除了人之外的某种东西?
地铁上的人和学校里的人看起来都挺像?身份不明,目标不明,随波逐流。
属到主的倾向性,不好说,其实估计只是个复杂综合结果。V到I既有相似,也有紧张。并不是导音、属音这样的,分析的,原因,而是其实我们讲不清楚的。总而言之我们其实确实只能说有这种“倾向性”。
自由的意识形态/相对于集中意识形态的自由也许在于:你/每个人应该设定自己的意识形态。
是的。自然(能够让人放松)的关键不在于它是植物和生物,关键在于它和人某种程度上无关,它只是某种任意杂多(的周遭)。自然和人的关系是既友好又hostile的,而这种友好或hostile并非刻意的(intentional),而仅仅是“机缘巧合”(只是进化学、生态学的)。
设计的Intentional问题。简直是设计的原罪。
也许所以不得不说,建筑设计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堕落和服从,是一种sm。
……意识问题就是现象学问题……
(当我观察我的一些创意)当你产生一个一个挺无厘头但其实有点讽刺性的想法,并且想到“这样好怪好傻啊”,这恰恰是你该保留它的时候,因为这就是在表达/正表达了那种愚蠢!保留讽刺性的无厘头的东西。
如果不愿意被骗,应该做的是把东西看清楚,而不是强迫自己相信别人没在骗你
把“痛苦”当成仅仅是一个信号
建筑学教程I:
p70 由于… 公共性话题对应着人与社会的关系
空间的封闭性和意识形态强度,信任需求强度
设计越强,(使用者体验到的)“被设计感”就越强
不得不说,在一个传统秩序中,由于规则的事先存在,建筑物的个性就不那么强,设计感也不那么强。建筑物的形式在意识层面上关联到国家、社会,而不是设计师。
人造物,人的痕迹。
人造环境实际上自始至终只是一种面对复杂自然的逃避/隔离措施。人的技术,现在很清楚,完全无法与自然媲美,如果人不高于自然,这就纯粹只是一个龟壳。
p78 而你永远觉得自己是在外部。五大道。
和交通方式也有关,骑车时也会觉得自己在外部。这关系于“距离”的综合判断/关系于“综合距离”。
在一些程度上,自然也和人无关。自然不关注人,或说强力地指向人。人造物不是,人造物关注人且指向人。在人造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有被关注甚至被监视的感觉。
那种极端透明、极端大的落地窗,恰恰是更强的监视,它强迫你以某种方式观看自然。它强迫你和它处于同一立场,而一般的有窗的房间,只是陪伴着你看自然。
“室内/室外”,室/房间就是意识形态,在房间内就是处于给定认识框架之下。
在任何/各个意义上,人,为什么需要光滑的表面?光滑的表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总是在遮盖对粗糙/不可预测的恐惧?
自然性和公共性是两回事
私人领域/公共领域、自然领域/人造领域 与公共性相关的,似乎是人对彼此的态度,也许越是无知的社会,人对彼此的不信任越强
生命最初是在海洋中发生的。(我们现在倒是害怕深海)
编造框架对于人类来说和使用/创造工具的能力也许都差不多重要
设想:一种夹叙夹议的风格,但是其之间的切换是意识流式的。
为什么我可以在控制下拒绝语言?我摸到开关了吗?!
p92-93 扑克牌、“人存在于自身创造的方式之中,但是关键在于他用他所创造的方式做出了什么。”,意思是在他自身可能性的限制下,所能取得自由的程度
神经科学中我现在经常感到有用的是前意识——叫它前知觉会比较好
复杂系统确实能把很多东西连上
阿多诺 贝多芬 p15 可能近似死亡 p24 “对世界的诠释”——认知风格
魔术师 p161 这几页,图书馆。空间化的整理也许的确更快更容易出效果。 也许只有文学/故事适合文字,思想并不适合文字。(LW那个不一样)
粗野主义的解离 去意识形态
光滑的物品信息更少,除了方便实用外没什么了
那么,在纯事实/严格意义上,世界上不存在生命——生命的定义边界非常模糊
living things和things的区别
或者,如果说主动性,什么是主动性?
但其实这还是个还原论问题
不妨说,物之所以成为物,首先其实是源于智能反应(判断)的,物之所以成为物,是一个计算输出。输出为物,它就成为物。
这个就是界限。物和杂多全同粒子/杂多事实的区别就在于此。或者这是一个带权重的问题。成为完形,就是物(物即完形?),和此物的吻合度(计算输出值并非0和1,而是………不,语言的输出值是0和1,前一阶段,前比较阶段,输出的大概类似浮点值)
神经科学的语言诗化后,能够成为成立的哲学(也许尤其现象学)论断
意识是一种现象…………现象学那种统一不就是之前那个反二元论方法么……确实确实,确实确实确实。意识体验/意识现象/现象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么?
再理一遍:意识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能意识到意识问题。所以意识问题(7.12:本身也)一定有神经相关物。
这两种摆放“库”的方式:我不能在躺着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在工作(床桌分离的根本道理)
而之所以在桌子边上躺着还会觉得自己在工作:也许只是看着桌子时会这么觉得,这个的原理类似自由能,总之我会想象自己在工作。
去处装饰到底是去符号化还是符号化?把作为符号的装饰去除了,却恰恰让单纯的墙柱变成了符号。
也许只应该在入口暴露建构
精神分析是否是对人性洞察最深的学科?
也就是说,建筑环境/人造环境的改变,其实是,改变了下意识心理过程,在幕后层面调控生活。建筑的作用不在于意识层面
上海是高技的城市
古典、爵士、现代主义对稳定的不同态度/对不稳定的不同处理方式
从xx:疫情就是解离
浦图天花板还是太高了。在这样一个吸声不足的环境,自己的噪音听起来不像自己发出的,而像整个环境中的。公共噪音。
p108 海德格尔追的这个东西还真挺像解离。还有昨天:加缪说的,恶心
装饰与罪恶 去除装饰的确是一种自我技术
最近经常会觉得我们将要承受(属于)这个时代的悲惨
也许传授-对方补充总结,这个模式会对正确做法有更深更完整的描述
学校简直就是孤儿院
越缺乏纹理/细节,越接近于符号
上海这样一个充满人造物的城市——这其实首先基于对人造物的信任。
很多人在这儿看起来只是在消遣。
海德格尔,被抛的此在,畏,解离
恐高的本质是恐跳?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建筑的意义/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站在高处往下看 是否只是像第三视角一样?其实是一种抽离感
在宿舍,我们没有共同的快乐的经历。但如果窗外风景很好,阳光很好,那就是快乐的经历。现实却是我们只是共同面对阴暗又闷臭的房间。在昏暗拥挤闷臭的环境里人们很难互相关心。城市。
建筑作为架构,建筑师作为架构师(architect)
在板楼中怎么可能产生一个团结的社会
现在年轻艺术家的增多其实却反映了代沟(7.1:/家庭关怀)问题
人就算能承受10000个故事,也不能承受100000000000000000个故事。人不是无限的
素混凝土,诚实就是信任问题 对人造物的信任问题 xx让我知道这是严重的问题 人造物当然有性格
如果木头“是”蛋白质,那么混凝土是什么?
立交桥之舞(想象模仿立交桥的姿态跳舞)
身体的本质是可以受我们控制而移动的物体 ——所谓的身体性。身体性不是触觉。
这甚至好像解开了希腊之谜
联系那种盯着自己看,发觉自己不过是一个物的恐怖。动物的确就是会动的物。我们不过是动-物。moving object。生命也无非就是运动起来的物
根本性的惊异:why are we moving?!
这也非常能解释为什么古人需要认为有灵魂存在。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不知为何就会动的)物体。
简直可以确信这将要在根本上解决所有意识体验相关问题
舞蹈正是对此的庆祝
建筑学是造物学 ——建筑学。不妨考虑整个造物学。
微信应该推出简笔画表情的功能
好吧,身体的反馈的确是另一回事。工具和肢体
也许无法描述正是恐惧的绝对来源
材料是二维的么?
祈雨是一种正常需要
玻璃有所阻隔,又有所不阻隔 玻璃其实是一个过滤装置
对于了解计算机和不了解计算机的人,手机这种东西的神秘性似乎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基本彻底了解计算机的人,手机和算盘没什么差别!!当然这里面有很多问题
手机未必是魔法——但看看乔布斯是怎么说的/在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思考/语言阻碍行动可能揭示了某种神经结构——意思是,有直接的互相抑制么?!
也许不是我们都能那么看问题,而只是我们都只能被迫诚实面对潜/下意识
xxx说那样作者只是作品的工具
在散步:利益最大化和乐观?和积极?
精神分析师/心理咨询师是最能爱别人的人么
电子乐中,音色是纯感官的?现象学的?非符号的
古典是否可能起源于,被描画的人为了节省体力,尽量不保持太费劲的仪态姿势?
我是在用音乐训练自己的情绪掌控能力
作为自我技术的建筑
无意识模仿、对暗示的顺从:人有把外界信息直接(不经思维)当做指令的倾向/可能
《石榴的颜色》
1 清晰却无比僵硬
2 宗教的诞生不会和大混响空间有关吧!(7.4:自己的声音通过反射回声被外在化)
对于依赖相机和屏幕的人来说,设备文件的故障损坏丢失,和失忆真的没什么区别
看得见植物,当然让人感到安全——这里阳光水分充足,适宜生存。
环境心理学也许无非是说:高兴是有价值的。没有高兴(而不只是不高兴)是有害的。
奇怪。目前其实也可以说我觉得建筑学是一个孤僻的学科。
“建筑师的思维”,这经常是很扯淡的话。
(城市尺度上甚至地域尺度上)统一的建构和每个建筑独一份的建构是不一样的,关系到需不需要每次重新理解一遍。(我想这是非常实事求是平淡的描述)(也许中文的句号太大了。)
这是正确的
这是正确的.
这是正确的。
应该这样
应该这样.
应该这样。
也许,功能追随形式,这样经常能够创造新功能。
功能决定形式的原理恰恰是/恰恰预设了形式决定功能。如此一来,功能主义不是关于,而是一个筹划/规划问题。
xxx、异形建筑,事实上,我们会把它们理解为,类似于,侵入者(intruder)
人看着贴砖还是很难清楚地认识到那后面是混凝土,或者无法产生当那就是混凝土时有的感受. 人是通过视觉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认知认识世界. 即使是混凝土,也有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并不是混凝土的例如重量感、硬度的效果。 或者说,人通过视觉知觉到的重量感,等等,不是维系于认知,而是维系于视觉。
(人是一堆原子/人是一堆分子 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快乐和痛苦没有区别)
有说过人类短时记忆数字——不是只数字——一般是七个?这和调性的关系。
无调性只是一种音乐类型,它在系统复杂度上高级,但功能上未必高级,只是它在历史上出现晚(尽管理应也只能如此)
……音符应该是物质还是光(kahn!)(当我发现如果越响越粗,反而显得逼仄)
建筑学本身就是心理学、所以所有建筑当然都是为心理健康而设计
甚至,一旦考虑心理健康,秩序、混乱就都有功能解释了
进化/设计 进化智能/设计智能
p24 哇哦 很多动物是会动耳朵的,像动眼睛一样,为了更好地感知周围。不过人而言,也许未必是这里说的少受惊吓,也可能是听觉中枢神经网络更发达了——不是很站得住脚,其他所有器官都不是如此。
不论如何,视知觉在系统意义上就是一个提高生存能力的一套反馈结构。为什么非要有意识体验?
人工智能应该叫智造智能
ms xx的意思也许是,建筑不必为了成为hero而存在。有时它的确会承担hero的角色/成为hero,但它最开始不是作为hero或者savior来到世界上/被建造的。
悬挑增加阳光 —— The sun, its basically a nuke in the sky, i mean, millions of nukes. Now you can buy it with 5000 or so.
建筑自身形式是否成为系统,决定了建筑和现实的连接有多强——如果自身成为系统,则无需附加解释。功能主义的形式效果则显然需要这种外在附加解释。——有圣星矢斗士的影响。
人类目前的进步感仅仅源于科技,科学上的确还非常差
想想人类最开始很普遍的宗教仪式——我们有那种(与生俱来的)被监视的感觉。那对应着例如超我么?
意识问题的关键是:你不能同时体验两个人的孤独。
在宇宙诞生出一种智能物种,这种物种的智能随着进化逐渐到了一个能初步理解智能的原理,并开始制造之,这是必然发生的。
——这必然发生在自然进化之前。从自然选择到生物自造,这一转变对整个宇宙生态而言是必然发生的。
深夜:围绕建筑可以出现这么多伦理问题,恐怕说明人是真的处理不清“意念”和现实的关系。我们现在还要弄不清建构问题。
建筑作为artificial environment,人工环境
再想起看的那个介绍,现象学的进展就跟冥想禅修似的,把投射往后退了一层
一个人要是能活到一个世纪那么长,人类历史对他而言得多么短啊! 人类(文明)的历史很短!即使10岁生育,1000年也不过是100代。
从第一个有繁殖能力的生物到我们,有多少代?
Of course!!
How Particle Life emerges from simplicity - YouTube
Neat AI does Lenia - Conway's game of life arrives in the 21st century - YouTube
Particle life这样的,是否可以是某种例如经济学模型?那种东西其实就这么不可预测
力反馈/触觉感知,是否有助于运动学习?——ai机械臂好像没有这个,或者不如人强大。想想,数据更多(维)了
——包括视觉。对人来说,视觉和情感、运动等等等等都有关联,所以总的来说更易学习?
在对智能的理解上,人的确是很有可能有很多遗漏的,就像光线追踪算法还是不彻底真实,或还可以优化
如果时刻记得人工智能的历史,就会感到技术其实是很困难的。在智性上这一点不可破解。
某种程度上,西方式的文明进步以遗忘为基础,以把人造物看作自然的(take the artificial as granted)为基础,否则,只要注意到发展历程,就会觉得很累,然后觉得无聊。
如果要求ai完成逻辑自洽性呢?
把建筑当作一个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课题? (主要是神经科学,而不是建筑)
装饰是一种图画吗?是心情的表达吗?——我的确之前无法理解装饰原本到底是什么。
水母。(当我看到北洋园终于被涂了红漆的这栋楼,想象透明涂料)
郑东的反光地板导致过多眩光+动态
评图这个东西其实会是在说:从现在开始停止思考吧!这样其实很堕落也淫荡。评图是对深度的拒绝。
那个犯罪泛滥的被炸掉的楼,和鹏翔
很有意思,其实封建国家的影像,若不是这种文化差距,不可能有机会被镜头记录下来。
姿态越强的建筑,越像人,或动物
让人感到不孤独的建筑,就像荒野中的一头大象/长颈鹿/海中的鲸鱼
60mb的图片就像穿着高跟鞋的大象
对于理性(本质的自我)来说,快乐是没有意义的。
似乎,中国人的交流中,句子只是指向另一个句子,而其实它用该指向行动
我们的生活建立在生存之上,又不建立在生存之上。(荒诞性、恐怖)
从高楼对大地的脱离来看,我们已经生活在非真实世界中了
因为失去生命而失去快乐等等,和因为是例如某个种族而被剥夺某某某,是一样荒谬的。
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时候,阳光、沙滩,都是残酷的,而不是美的。
也许,建筑是这样的:它不是一个人的事。
(当我想到我如果实业,会更倾向于公共项目)
小木屋就是这样。
支支吾吾的建筑学
也许一旦我们把最平常的事重视起来就会出问题。
饮食文化、服装时尚。
最早建筑形式的发现也许不会强调设计师。其实也许的确应该这样——那其实取决于社会条件,只是“群体创造力”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
如果把神经元人工连接成网路呢?那会不会产生意识?
直向的建筑像糖果
正方体……
建筑学理论在小木屋面前的失效。
在互联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句响亮的真理让人们忽然全都沉默下来,所有人都哑口无言。时间性的缺失?节奏性?
昨天应该想到了:建筑当然也是一种权力(xx之前提到说是一种规训)
想象:有人说: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根本不能这么说,应该说,例如:他……好吧,首先这是其实是值得伤心的,或者……他的错误在于错误地认为所有的机会都丧失了。应该说的具体是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刚才虚构的说“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了”的人,我不相信他们第一反应不是他们实际上应该说的东西,他们实际说出的是他们之后立刻才联想到的句子。他们没有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他们是怕说错话,才说了很俗的仅仅来自他们以往印象的句子。
在明亮的环境中不适合做概念性的(设计)思考
当我想到我从没有听过日本学者讲日语:(第一次接触到)母语的严肃用法的确应该是让人震惊的。
我仿佛是在享受来自身体的快乐(吸血鬼)
那种抽离(抑郁)可以叫做正反馈截断
而其实比如我们调整负面情绪的时候那个可以叫负反馈截断
晚上和深夜:
1 当我在澡堂,发现好像更靠浴室门的水龙头才有热水:如果我要和别的同学说这个事,那么这头是“里头”还是“外头”? ——靠窗的那头,是浴室的里头,是建筑的外头(外围)
不同层次,相对入口的深度(方向)不同
建筑整体布局中的深度决定房间的基调,…… 整体布局的深度决定私密度/房间的稳定性,房间内部的深度决定体验的稳定性(稳定性的稳定性)
这就像速度和加速度。一阶深度、二阶深度。
2 联想的机制类似于瘟疫公司中的传播?mapping.
这是二维的
语言中的联想难道不是可以用图表达吗?!
但这种联想是几维的?
——其实多于三维吧!
——也许高维空间可以在“点云”/“(点)集云”中得到mapping
维特根斯坦是内观神经科学家。是的。
突然有点更加听懂现代音乐了: 他们在试图驾驭更大的“乐器”(和声节奏等)——更大的音乐符号系统。(就像很多人说的)
我们不是思想进步了的中国人,我们曾经是以那样的方式思考的人,现在是以这样一些方式思考的人。
2022确实是一场噩梦。噩梦总是伴随某种无厘头的偏执妄想。
人的心跳为什么不可以是“双峰”的?如果是,我们的音乐审美会不会有很大改变?
十一维的克拉尼图形会是怎样的?(也许波和频率真是至关重要的)(当我想到指令-自我关系-共振就会相融)
(先生病)先熬夜、然后下一晚提早休息,这段时间差中就会产生很多神奇想法么?!
在历史进程中,人类脑部分泌物成分比例结构有变化么?
能和音乐共振的/能为音乐伴奏的才是好建筑?
人文地理里就会讲到,多雨地带民居是架高的。(漂浮感的一种可能)
George Bataille 我们的存在是为了游戏吗? 还是为了保持严肃?(1951) (qq.com)
“长期以来,详细地说,我的信念越发坚定,人类文明是作为游戏,并在游戏中开创和发展的。早在1903年,在我的作品中就可以找到这种观点的痕迹......”(约翰·赫伊津哈)
做两次深呼吸
在呼气的时候彻底放松下来
感受一下全身那些可以控制的部位
我们的肌肉、关节、面部表情
它们是由我们的动物神经系统
所管理的
让这些部位全都保持被动、静止
接着感受一下
身体内那些自发在运作着的部分
比如我们的呼吸、心跳、肠胃的蠕动
这些自发在运作着的生命机能
是由我们的植物神经系统
所掌控的
把自己完全交给植物神经系统
感受自己这具身体
在自发地维持着生命
和滤镜是一样的——色彩也是频率啊。
分享会 福柯:功能化的空间使xx(空间?)有象征性的意味 后现代 无意识 叙事自我 理性的完整的连续的主体 不再成立 (日记、传记) 权力 话语 排除规则 比喻决定了哪些是可见的 哪些是可知的 知识合理化规训 规训巩固知识 效果史与传统历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常项 断裂 非连续性
是的。小木屋的答案是:建筑可以不重要。
(——其实我多少已经想清楚这个问题了(而不是因为在学校而没有想)(或者也其实只是我最近想清楚的))
审美强迫症/观赏强迫症/观看强迫症
剖视力/透视力
我们的传统是否其实是一种互害的传统?
我们在这样一个很多事情还没搞清的年代大搞建设,真是很恐怖
互联网的浮躁和现在的全面屏异形屏高清屏又有多少关系?
微软王炸更新!ChatGPT重塑Windows,操作系统全面接入!_哔哩哔哩_bilibili
现在这些电子用品的广告,这里有一种情怀、态度上的“溢出”——意思是这种“风格”是多余的。对,现在的电子行业有一种风格。
white nights这样的作品让我感受到正在流动的作为背景的东西——(冬末第一次听时便是)我会观察车厢外隧道中一个个离我远去的灯条。
(和桥一样)
建筑如何成为服务性的——彻底是服务性的
科技的可视化(屏幕等等)削弱了那种无形的控制感。想象没有屏幕的手机。
科技应该是黑箱
五官本来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区域。(与头部剩余部分不是分离的,总有些通道、管子)。这很像是语言造成的问题。
在想金贝尔,隐蔽不是隐藏。
风沙大,窗户小。外界环境不理想,人可不就闷么。
学习的最重要成分是在平静的状态中看书或者内容密实的视频。在宿舍、宿舍自习室、教学楼、学校图书馆几乎不可能进入这种状态。
评价的人觉得丑的东西,对于不评价之的人来说当然不丑。(不关心就不丑)。但这不是某种……心理中心/心理第一性主义?(一般说的唯心主义)
zz说错话的代价不如bb说错话代价大。 这层关系就形成
要把目标分成小份的(真正)原因是,我们需要感知到进步,但如果只有大的目标,如果我们只能依靠这个进行对进程的感知,就不可能有进步感,或说很薄弱。
作品的精细程度对时间的耗费是指数级增长的——那相当于分形。
“存在主义危机”是严重的错误翻译(5.29:应为“关系到存在问题的危机”)
深夜:当我看到网站反复给我推送我“不想看”的东西——这恰恰只说明我喜欢看它们。(5.29:错。不。操。几天后知乎就给我推荐了这个问题)
哪个建筑不是密铺的?——我那天说的就相当于说建筑是密铺的。
视角的重要性——看看电影中的对话镜头设计。
树:一个点,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你的桌子和床就是你的生活
在操场上散步,经过同一个弯,我四次有想通的感觉
所以互联网和自学的关系也被夸大了,有书就行
互联网主要是传播一种观念
如果语言的发明很困难/很罕有,那么语言的竞争在最初就很弱。
例如很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是极少数人在邻近时段作出的。要说什么“多个科学家相继发现了xxx”,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事情。
或者简单来说这就是垄断效应。但不是故意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英语这样的语言不是音乐,或至少它被较明显地同音乐区分开来,尽管,英语字母是很抽象的。
(5.22 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句式:)
xx的正确性是废话级别的——不容置疑的。
如果什么时候我对一件作品的解释全都是废话,那就成了。
西部电影似乎有一种主线:人在社会“道德环境”发展下的失措。包括巴比伦
中国人审美上可能还是会喜欢高技派的,只是现在经济不太行——可能经济行了就会喜欢了!
王小波的话让我对中国的现代性的进路有所重新思考。
一个民族,可能通过全盘吸收别种文化而有所贡献,也可能坚持某种品性而最终显示出可以有所贡献。总之,是有途径的。如果不能强盛,是态度、方式的问题。
康区分服务和被服务,重点不是创造秩序,而是捋清了某种认知科学常识。
最近感到的核心问题:分离和多用。
内包服务设施(郑东这样的)鼓励健忘。欺骗鼓励健忘。
(建筑的梦想)p201 但是以往那种发展围绕着一个特定轴,即形状。现今面对的是材料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某种“范式转换”。那是不同的。
(来到北洋园这个露台)在桥旁有置身事外的感觉,桥就好像时间似的,或总之,某种持续的动力。
如果建筑构件不是实用的(而只是为了美学),那就会过分吸引人的注意。
建筑不能有美学!
——不。越是实用的建筑越不需要美学……或者,和照明一样,视工作性质而定。至少对图书馆绝对是这样。
以及,还是那种被供着的感觉。
遮上眼睛看建筑。
因为夏天来了。穿得更轻便了,手机就显得更是一个累赘
动物和自己身体的关系是很良好的(路过青年湖看鸭子)
建筑是否是工具?(如果我们批判工具理性)
随便一想,真正的学术精华怎么会出现在大学课堂里?(当我担心回家会错过课程)
他们如果不是蠢货的话,那就只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们才行,那么哪个更可能是事实呢?
我们的发展是根本不考虑文化的,文化只被认为是结果。这简直是一种偏执
如果你在一个建筑名作旁边被强奸了,你还会喜欢那个建筑么?
因为一段记忆而恨一个地方,这有什么要多指责的呢?
但也确实,人认识到/看到皮肉之下还有骨头时会觉得认知失调。
所以进化其实造成了某种不够诚实。
但还是,原始环境中裸露解剖结构挺多的。
关注和凝视
人类对分形有不知道问什么的感觉,但又觉得这种图形很熟悉。
注意力组织问题
现存生物都是被自然驯化的
即使不分男/女,父/母的区分却是必须的——不然你叫不清楚,你不能只叫“长辈”。
对于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历程尺度下,他的生活习惯有某种自然/系统选择,以稳定为(阶段性的)终点。(简直是废话)
生活是软件、环境是硬件。好像不论怎么改变生活,如果环境不行,还是受不了。
建筑的人类学观察
人对自己智力的谦卑的确上帝死前本来是有的。
什么是走廊?走廊意味着什么?(通廊)
廊道和街道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你尝试直接理解一个困难的问题,那就好像在有弯曲小径的乱木林地中从新开辟一条笔直的小路。
大学只能给你一张文凭
没有钢筋混凝土,世界人口还会有这么多么?
由建筑的外轮廓围成实心的区域,其中所有空间都必须(尽可能)有意义。
如果通风等等问题没有被普遍解决(如果我闻到大部分厕所仍然很臭),那么建筑设计根本就还不存在也还没有被普及。
比例在视觉中的应用最早确实是建筑
卒姆托建筑的装置性?
试读比休学划算?主要是,试读期间你可以享受低价服务。
多少人是创伤性地选择了法学呀。
梵高要把割下的耳朵送给的那个人声音难听么?
另一方面,需要毁灭的不是器官,而是认知。
r&m就在面对那些假设(如果有一个和我几乎一模一样的人你会也爱他吗?)(我会说你会而且你应该。),事实上人口越多,我们已经在越接近那种情况(平行宇宙)。互联网和平行宇宙。
我最近开始在关注如何在沟通中避免误解。以往我的所有表达其实都在产生误解。我总是无意中(必然是无意中)利用之或受困于之。(总是得祸或者得福)
5.9:这点对所有人都多少是这样
人的内核是一团智能么?一团情感么?一团音乐么?
性器官能否产生强烈性快感似乎其实和注意力有关
如何清理容器(粘性,隐喻知识、所持观点)
我设想的走廊住宅,和路易斯康的生活方式(三个家庭)
音乐的确可能是真正的“内在”。语言是外在的。
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区别在什么?
世界是我的意义,我是世界的意义(的一部分)
图书馆的使用部分必须由使用者评价
建筑师只应该关注造价、结构、节能等等
xxx的名字译成这样更像中国人。
斯卡帕的那种层叠形状就像windows无限弹窗一样(或者空当接龙),它像一个bug/glitch,也许其实和建筑形式真理缺失可以达到呼应。
建筑的独特之处不是实用性而是现实性。(如果说艺术是反现实的)
那么强迫和习惯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现在我好像就可以凭看到某一本书时脑子里的多巴胺浓度(兴奋程度)判断自己有多想看它。
环形弦如何震动?
说的那个巨婴认知很二元极端对立
这其实是认知分化那样的问题
谱,而不是(二)元(端)。
生活和关心生活是两回事
一个伟人解决了许多问题,于是/然后他自身变成一个谜。(对之的解读等等)(当我思考如何向别人解释我私人使用的标注规范)
“取极端”是一个类似于作延长线的方法。
人类认知空间的基本原则是他不需要master it。
生物在进化中采取了增强适应性的策略。(在进化中,生物天然地有了自己很强的适应性)
这恰恰和设计形成一种矛盾。
如果音乐没有意义,那么聆听者也不应该有任何感想
我们从传统文化而来其实就是很虚无的
科技什么的也是,我们其实不在乎,就是跟着玩儿而已
任何形式的人工智能按道理说都可以用人列计算机实现
前天来北洋园: 这儿的环境本身确定了,这样就把注意力的对象交给了人们自己。
只有玻璃才配是光滑的。金属的表面就算光滑,它的内部也不光滑。对着金属表面看不到物体的质量。
住宅设计中的完成度问题。
外表面和内表面问题——往往为了外表面的效果牺牲了内表面
human is not perfect, man. 为什么人们就好像一直觉得(似乎现在正在逐渐改变)人类是进化的终点似的。
very interesting,什么时候生物才发展出情绪的?情感?
甚至可以怀疑学校里(世界上)的白痴其实都是由理发师制造出来的。我的意思是理发师从事的是一种政治工作。
那么一来,死亡不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与死亡无关。
那反而其实是说明我们穷到无法满足居住需求——买不起落地窗等等。
在电台道。改变和反馈的关系。
看得越多,就越无法忍受这个世界。比如五笔,而贪图纯粹思想上的进步,会让我忽视实际训练,这既让我没法解决眼前新发现的问题、又让我看到了新的世界的糟糕之处。
换句话说,自杀的自指问题。
可能html都可以做操作系统
“形式追随功能”,但形式不就等于设计结果么?那么这无非只是说:要考虑功能。
设计中的人味在于控制。晚上的那个视频,那么,也许还有:overlay(simultaneous)。
(刚看到随便一个好像是ai生成的视频,我想到可以拍一个流体色彩然后抽帧)
csgo:这就跟学校一样(5E),你很难离开蠢货们。
一个人的意义就是因为他而发生的事的总和
启蒙的经历一生只能有一次么?
沉默是否是一种操控人的方式?
电子产品的沉默。
音乐的好听是否是生理性的?
——最基本的生理性,因为,livehouse之后我耳朵这么疼,不想听音乐
好吧,一听起来还好
在校园里,大家至少觉得互相是大学生,也就是潜在的竞争者,在外面,互相的身份是比较不明显的。
ai和绘画 / 摄影和绘画
给一个词加上负面意味、并用之描述任何与之沾边的人事物,这与直接对各种行为进行无差别的贬低并没有区别。
脱把骑行:theres no rules
the least control. 对。
结构:关系的总和
ai的大问题:
如果他们没有生存竞争欲望,就不会消灭人类
如果有了,就要面对这种欲望从何而来的问题,那又是很尴尬的。
你能保证自己不拉屎么?
你能保证自己不出汗么?
(排泄物的意义)
(先是想到xxx的:你(大家)每天说的东西99%都是废话)
ai可以发展得如此之快可能是因为,对认知的理解我们本就挺足够了,历史上讨论过很久很久,哪怕很模糊。
主要是在于工具方面。GPU。
硬件技术能力到了,软件技术很快。而且因为是涌现结构,许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到的。智能这件事本来没多难。
所以说很多复刻gpt、各自独立研究出ai。反而让这显得很容易。
(设计)学到现在,总觉得,对整个东西没法理解,觉得说不通,没法自圆其说。
是否根本上不可能自圆其说?
是否只有科学的东西能自圆其说?
(因而设计、审美不可能)
对设计是否只可能做历史的分析而不是真理性的分析?(绝对的价值判断?)
刚才,走进男厕所时突然愣了一下,仿佛帘子上写的是“女生”,但在视觉印象上不记得有这个感觉。知觉和感觉的分离。而从行为来说,与知觉而不是感觉相连。
猫相对人的确是弱小的动物,我们可以徒手置之于死地。狗难一些。从动物原始的求生本能上看,如果发生战斗,我们会轻松获胜(而且,尤其,在原始环境中,手段一定是暴力的)。不过猫没什么攻击性。
如果对编造(artificial)现实的细致程度要求高了,那么这种编造的成本会不会其实过大?如果编造不能降低成本,编造和制造又有什么区别?
“你说你累不累(像累的样子么),连蹦带跳的”
可以设想的某种训话:那不是累,充其量只是有一丁点儿累。你还没体验过累。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到二三十岁听到时才觉得 )
操场,跑道。虚无,但其实是:一个游戏。
“原来游戏中也是可以有生命的意义的”
没有规则就没有意义,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没有规则。
Can we see the assembled GPUs that trains the LLM?
It should be really large.(相比于一个大脑)
那种知识结构和the witness脱不开关系/有很深的联系 (包括费曼)
建筑师的知识不是正推的,这极难受
不能叫进化而叫演化
(有时)不要帮我,因为那不会帮到你
坐口罩要带(戴)地铁吗
基础想象是非时序性的?
我想说:xxx呢? (在聚餐,一个同学没有来,但我们早知道他不来)
这句话其实很自然,是一直(也许每次)被推理压制下去的。
对于人生问题的解答,dna的确还挺巧妙的,虽然不科学(伪哲学)
看着dna,的确告诉我们我们不理解人
it tells you to stay humble
ai让我们了解智能的定义
我属于的物种是人,灵长类,是一种通用智能生物。
像欧氏几何一样,需要讲的话完全可能是极少的。
“如果我在做一件决定关乎的事”
语法的考虑晚于词汇显现
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做音乐
音乐和语言,的确,越来越觉得相似,主要也许是在转译之后。声音是有信息结构的。
前几天,当我想象自己休学,(难道阴天让我想起疫情前去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那天),我发现我第一件开始做的事是仔细观察眼前的所有事物,包括一个把手、一块纹理。在那之前,有这样一篇文章,提到了聪慧某种缺陷和盯着东西看的关系
音乐根本上是无法理解的,人都不理解大脑。
好吧,艺术都是。
但问题是音乐在明目张胆地教乐理。
减三好像明显比增三舒服
增五度不对称,减五度(三全音)对称
目前我理解音乐的方式是纯看音程的,对于和弦,只关注各比例。
完全当成数学模型——几何模型。
钢琴卷帘似乎的确是感受音程的更好方式,纯粹的音程。也许用编曲软件而不是乐谱创作的人擅长写和声不那么奇怪。 因为显然五线谱和钢琴键盘都不适合展示乐理
和弦怎么跟中文似的……
从人能玩抽象解谜游戏来看,人的智能的确是通用的。现实和虚拟的区分可能只在于接触时间的长度和感官反馈的广度和强度。
p291 “我们不得不一再怀疑,相比其他学科,神经官能症心理学才是一个更好反映人类发展历史的信息来源。”
p318 儿童尚没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差别
p335 如果有朝一日,力比多欲望确被证实是致病的罪魁祸首,无论是最简单的现实精神病还是复杂的个人精神障碍都是拜其所赐,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昨天:jazz的灵活性是否是以牺牲响度和力量为代价的?如果出现无调性那种音呢?硬插入一段,jazz能给出回应么?
这两天,当我扭身子看似随机地绷紧肌肉时,也觉得自己仿佛在写和声
LW的牙齿和旋律
mystery对关系的重要性
神秘的、秘而不宣的
和视觉一样(mystery对视觉设计的重要性/mystery作为一种手法)
评图和建筑评论的区别
随意性和建造方式的不匹配,如果是装配式的倒适合那样
整浇混凝土那么做就很奇怪
p226 随着科学发展,幼稚而自恋的人类一共经历过两次沉重打击。第一次,……
宿舍中堕落行为的相互激发,这太恶心了,我现在放纵一下,旁边同学放松警惕也就放纵一下,当我放纵完了,却还要看到他开始放纵。没完没了了。一个人住,这种节律过去也就过去了
储物空间的缺乏将导致长期规划的困难
发展扩展的困难、多任务工作、大型工作的困难。
空间紧缺问题/人口问题和大众的表演倾向
在大活门口:目前的ai更像植物
GPT尽管有一些奇怪的缺陷,但也许,它只是另一种智能。这会改变我们对智能的定义,反而让人类智能显得只是一种特殊的智能
之前:一定涌现系统就能实现智能,并不需要完全等于人脑。我们可能会看到智能系统只需要带有某种信息处理网络就好了。
而且似乎大家都忽视了(都在抗拒承认)人和GPT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
狮子的进化结构形成时还没有人类,但是遇到人类时狮子仍然会产生特殊的反映。
关键的问题是,人类仍然不知道人的智能是怎么涌现的,是否真的是复杂的。
very interesting:人都不知道何必给AI加上情感、求生欲等等
因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何必存在
但是,两种可能:1,BCI;2,试图提高AI效率时加上了这些机制
含有AI的生态学
把“人工智能”的“人工”或“Artificial”去掉,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了。
人类(理所当然地)已经开始学习AI——我是说,向AI学习
《降临》,是吧,这说不定能把自然人带到一个新高度
例如,一般来说,我们受到自身成见的很大阻碍——或种种挫折
自我技术会更成熟
AI自主创作电子游戏
AI会有一个通人性、强逻辑强判断的突变,图灵测试
对人类来说,光滑的平面仍然是令视觉认知震惊的。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巴洛克(在促进兴奋上)。它仍然是一种美学风潮,仍然以夺目为目的。
和相对论一样,光速不变,其实只能修改牛顿定律
设计的道理很确定,其实只能改变人。
p120 代表人类躯体的典型意向是房子
人们总是把抽象事物放入空间体系:“哪儿出了问题”——哪儿。where——认知和空间
人对自身的理解还很不多,21世纪其实也没什么,是一个普通的世纪。也许其实每个世纪都是这样。
tame
通过传递重温启蒙
在闹市思考人生就像:穿着衣服洗澡
人类出现后,狮子什么的怎么想?
也是共同文本消失的一个后果,我们是第一批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互相发现见识程度不同很正常
简洁的形式怎么这么吸睛?因为你想看到更多细节?因为细节奇怪地不存在?
diary不是日记的意思,是记事簿的意思。 广泛存在的错误翻译问题。
折衷主义的翻译也很可疑:eclecticism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不在于越远的历史画质越差,等等,历史和画质无关,我们同样身处历史中,现在远远不是人类史的终结处、甚至接近终结处。这才是最诡异的,我们觉得现在画质很高,仿佛现在只是现在,但显然现在其实是历史。
刚才在xx走廊拐角,当时只是恰好看见有凳子所以坐下,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也许在于,这个走廊足够长,而且它是拐角
就好像在这里我的判断力最强
就好像空间形式通过海马影响着我的整个认知风格。建筑空间与认知风格??
还有昨天的哥伦布
(翻开《追》)越是原始、越是保守,也就越是通用!
不访问潜意识,就好像一般人不开cmd似的
诚实和知解力 解。
看见骨头的倾向、解剖的倾向。
go to primary school and learn your fucking logic. instead of asking people writing another essay on every new topic.
事实上,看el和听黑胶有相似的乐趣,甚至相同的乐趣,建筑和音乐的区别甚至不在考虑的方面,或说不更在于建筑更“现实”,而问题在于建筑的产出更加少量——但其实一定么?一个事务所一年有多少建成项目?对应地,一个/群写音乐的人一年会有多少作品呢?
建筑无力么?是建筑无力,还是人类在普遍意义上没有意识到建筑的重要性?!
想想宿舍书桌、采光、环境心理学。
前几天:建筑学的根基根本上是暧昧的。
现代主义没有真正的根基。
这个根基就应该是环境心理学那样的东西。
建筑师解读本雅明: 那么建筑史为什么不包括这些人?如果“史”的目的在于提供“知识地图?”
人类目前绝多数的习惯是无判断地形成的,或说朴素的。这是一整块有待革新的东西。
走了两步:人边走边认路的能力真是极其快。
p12 “普鲁斯特借此将生命幻化为记忆的载体”cool。记忆是时间机器。
p13 表现为一个瞬间
语言不能/很难传输习惯
老城区中的当代建筑:“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仿佛来自外太空”
外太空——潜意识。
space with no context is a stage
新陈代谢倒是没有装修噪音
所有糟糕的进行都是现实的满足,现实感都很强
梦想,有庇护的梦想,遐想
也是ludovico的特质
ai反而先开始替代脑力劳动 不过体力劳动也难不到哪儿去吧。
我们就像在足球场上打篮球一样 遵循着错误的虚构规则
猫啊、狗啊、人啊,无非都是一个物种而已 ai来就来吧,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物种而活下去
neuralink很烦,干嘛非要那样?而且这分明是把情感带给了智能(而不是把算力带给来人脑)真的恶心,可是,这一定会发生。
猴子要成人干嘛
对外部,gpt不能协助犯罪,但是…… 别叫人造智能了,叫非人智能吧
说来,artificial在表面上和human等等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artificial翻译成人工?
所以是否只有中国人才把它叫做“人工”?
情感?除非情感有助于认知活动。
如果ai之间出现竞争呢?
如果说情感是认知捷径,那么ai目前面对人类时出于实际上的碾压而无需捷径,但ai之前出现竞争时,就需要捷径了,就需要直觉了。
情感和种内竞争。
现在的情况,而且这个进化速度超越了自然选择的一般速度,就挺烦的,会有非常规的事发生。
理解人类史的一个好方法是想象原始人。(当然,如果你想触及宇宙起源,也没什么不可以)
p63 福柯怎么看梦、梦的历史?
p68 因为心灵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改变自己的入睡程度。
p53 “真理游戏”,英文语境中的Game有某种博弈的含义,例如Game of Thrones,不只是娱乐。
就算ai对人的了解超过了人自身,我们为了生活得更好的缘故,也仍然必须去学习之——凭借我们的人脑。
不过,速写有时只经过工作记忆,不进入长时记忆。
p60 这几页“照看你自己”的含义不详
平时我们常听人说潜意识潜意识,有时那只对他们而言是潜意识,是他们对自己的压抑在先。
拼音输入法不带声调,这是一个联想困难的重要原因
“数学和逻辑都是重言的”
“靠的是训练而不是解释”(语言)
ai也是一回事
你无法欺骗自己
当你把一个人的虚伪指出,他的精神中就会出现分裂
一般来说这造成羞愧尴尬之感
如果一个人坚持直面之,就必然要发生改变。
(你无法故意不直视它,因为那也是虚伪的)
为什么进化过程跳过了GPT123的阶段,直接诞生了能力超强的人类?
只是因为原始本能的加成么??
阴天让人觉得像在室内?
艺术不完备么?
数学是宇宙的骨骼
我们需要创造力
p35 “…即将离去的人恺撒一直觉得有事未尽。终于,真相水落石出:他还未曾与克莉奥佩特拉道别。作家借助这一场景,塑造了恺撒目空一切的人物形象,…”
p56 “人们自残或者将自己搞得身败名裂,也不一定是巧合”
想象一个20米长(甚至50米长)的住宅
想象你住在走廊一般的空间里
问题在于,这种压抑感从何而来?
这种对深度的暗示。
这反而显示出建筑到底是什么
建筑-空间-海马:可以表征许多心理结构。
天空占视野的面积?
露营者和蜗牛
pXXIII 对任何的单一叙事充满了警觉
XXVII “他晚年进入的希腊同之前的海德格尔的希腊完全是两个世界”
p8 心理咨询可不就是忏悔么
p32 说来,连意淫都要禁断……这还真是自我技术啊,太极致了,心理阉割。
p10 所以性解放和现代问题…… 我们生活在性解放的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我是说审美等)
有些恐怖的电子音乐,也许在于它们的确纯粹地表征了(符合于)人的内脏或生理节律。这让人想起他们的生物性。
"当你彻底陷入的僵局时,常规的数学思维对你毫无用处。在产生出对问题的新想法之前,你要长时间全神贯注于这个问题且不要分心。你必须真的只思考那一个问题——专注于它。然后你要停下来。[此时]在这段放松期间,潜意识好像接管了一切——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一些新的想法才会出现。"
p162 而这几段的论证完全基于词源
“保护在其本质之中”
p164 “在物那里的逗留乃是在四重整体中的四重逗留一向得以一体地实现的唯一的方式。栖居通过把四重整体的本质带入物中而保护着四重整体。”
天、地、神、人
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和LW对这种日常事物的态度的区分
和生活相关的种种,对人的种种
以及这里有很多中译德语上的问题,翻译出来似乎比德文拗口。读多了觉得海德格尔用那些概念都挺随便的,而且是西方的常用词。
p169 好像是“the”,那为什么不是“那”
不太深奥,但是很难理解(表述的缘故)。
p170-171 着重号似乎应该在“遥远”上。意思是,距离感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紧接着,“…甚至能够更切近于那座桥…”,因为其已具有了中心地位/参照地位。
p171 “我已经在那里了”,自由能!“预测”、认知科学
这为形体提供了美化的理由
但是海德格尔又完全不见人的认知过程。他对所有事物的理解仍然是人性化的。
但这也有可能正是在p171下边他说的:“甚至在消沉状态”
是的,这里“不”和“无”加了着重号。这种否定仍基于“人与物的关联”。
睁眼用手贴近桌面,仿佛有一股热气似的,闭眼时这却不强烈。两种可能:1,那是想象出来的;2,我们实际上的确能感受到,但视觉会抑制之。
——不,又试了一下,闭眼能感觉到。
🏻🏻
🏻🖕🏻
——做这个手势时往往是右手理性左手随便!
很强烈也很自然的分裂
所有转折句的标准结构
筑居思 p159 可是,想一想用对自己而言生疏的一门外语交流,这种最初的混用是为了交流之便。关键:那时有没有通用的词性转换规范?
(《艺术作品的本源》)p53
“而不如说,伟语言才是存在着座位存在着带像词语儿显现出来。”(唯语言才是存在者作为存在者带向词语而显现出来)语言居然不是遮蔽物。但从前文来看,这么说也没错,它和作品具有相似的性质。尤其,诗也是一种艺术。
p56 “在西方,这种作为创建的艺术最早发生在古希腊。”冯老师:开天眼。
p57 “艺术是历史性的”,因为艺术是一种创建、建基、开端,是转变?
某种外在(临时)规则的结束,让人生显得像是游戏——游戏规则改变了。战争,等等。
回程车上:建构诚实,和loopstation。
即兴:你的潜意识其实一直想要“搞怪”,搞怪就是跳出盒子。就是基底神经节反馈。
哺育:一个重要的发育阶段
对于陆地人,远方在哪里?没有河、没有海,远方在哪里?
海洋文明的超越冲动,来自海的尺度。
人不能直视太阳。
无蔽和真理、澄明和意识:前者的动词性。
也许很简单:不要抢夺注意/潜注意。不要总是想到:“书上有光!”“庞彬有床!”
“尊重”比“respect”语气更强,“理解”更轻
不知道可不可以进行“化学分析”
(《斐德若篇》)p7 穿凿附会
似乎古代中国人描述社会现实时,从来都是当做一个复杂系统看待的,尽管引用成语典故,也只是一一对应就事论事,并不觉得,自己找到了唯一真理。西方分析思想有这种期待,所以会很焦虑或者兴奋——偏执狂式的兴奋。
但也是,这彻底取决于世界实际上是否复杂,取决于实际的变量数量。东方式的是混沌式的理解,西方式的是还原论………也不是,混沌和还原论不冲突。东方笃信变量数很多,西方笃信变量数很少。
p7 搞不好女巫、神谕(宗教)是一种原始分工机制呢(出厂社会组织(准政治)设置)
and why they know tales are not true?!
技术:人类怀孕了。(被寄生)
胎儿:AGI。
在想翻译的事。“原汁原味”。素肉、鱼豆腐,等等。人的味觉/嗅觉比听觉还要敏感吧!
昨晚?!艺术的信息多过了真理。art is too much to be (bare) truth, or actually (precisely) principles.
An institution is not for functions, such as to take a seat or to eat or to wash your hands. Institutions are for the sublime desires of men (as a whole).
“你感到自己虚伪,所以一定有某种不同力量,这应该就是潜意识和理智。
你有潜意识和理智,所以如果它们不协调,你就会感到自己虚伪。 ”
前一种说法更让人觉得不对劲,然后去寻找另外的因素(来替换潜…)。但其实只是整个的顺序错了?
居民楼里的人实际上共享楼板和结构。
p27 迷狂
p34 所以:迷狂-理智-迷狂?
我们倾向于说美有一种实体、或美有其自身准则,这是否反应了神经科学上的一些事实,例如形式和内容的和谐(所以才会混淆,把作为形式的美视为物体)
理想主义的失败,人的生物性。人的理性和原始欲望的不相容。理想国的实现必须由宗教或极权等完成。
统统是希望通过非生物手段改造人 ——但其中涉及的问题又是否是生物性的?
(《癫狂的纽约》)p415 塔顶,那么建筑工作室也许都可以在这种地方
p423 那时还没有发生911。
p527 以及变化多端的、同时涌现出的物质特性的奇迹,和它们的不可否认
历史难不成只是一堆神经症?
历史心理学? 历史事件是否是心理事件? 癫狂的历史?!
大画幅只能(应)对应于像素级的想象画面
输入法让人觉得我们就从来没有进入过计算机世界
p361 达利和偏执
pcm,偏执狂批判,和电子游戏,超阈限空间、braid
p374 “建筑=在世界之上强加的结构”
“不可避免地,建筑是偏执批判性活动的一种形式”
二贰V的贫困后现代主义(复古后现代主义)
p377 换句话说,现代主义头一次有了(准文本意义上的)思想性
是的,建筑的前文本批判性
Architecture is definitely emotional, only that it's not hysterical. Workers longing for better dwelling condition, sort of thing.
癫狂的纽约——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novel.
p200 “只有在纽约,建筑才成了时装设计。”
p230 西部世界 巴比伦
p242 哺育器
“他们自我诱发的变异无法代代相传。
大都会的魔力止于基因,是它们守住了自然最后的壁垒。”
一群人围着讨论caze study,我们看起来很困惑——我看到这仿佛是因为我们这群理性人(我们这群人“召唤出”理性)聚集于此,所以创造性的疯狂的快速的理解不会发生。
音乐和图形说不定在高级认知阶段的mapping还真挺相似呢。
p110附近:环球塔:台北演艺中心啊。
没有出现过树状论坛。从来都是线性(列表+(parent-child)结构)论坛。
让一个真人去做图灵测试(3.2:意思是,让人知道其自身机械性的不可辨认,ai正在让人变成机器,图灵测试本质上是把人变成机器的……但好吧,还是,足够复杂了以后就不能叫机器了)
弹琴,听音乐就像听外语。
晚上:p77,失调与道德瓦解?
电影的发明比飞机早?
人多了,才需要时钟来协调。
像焦虑这种东西,源于无知,知晓后就不再焦虑,甚至觉得自己之前可笑——所以为何不直接先冷静下来?
受伤了,有人很无所谓,只要能医治就行了。
这种东西,就像买来一台电脑,首先就把联想电脑管家给卸载了一样。没用的初始物体。
这几天我写字变化很大,前几天我意识到这不见得是思维混乱,而是我在用英语思维。
“爱来自xx(地名)”
机翻促进英语思维??
建筑毕竟是不易变的东西,不如社会组织来得灵活
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 社恐 竞争
不能遮挡阳光——也不能遮挡心理,越矮越好。
如果卧室放在北侧,夜晚,睡眠就变得如同……粪便
在多样性上,我们的确面临AI的挑战
如果我们试图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必须要使用之
这些新作也的确是:建筑试图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代际关系、分时共享、阳光
当你试图把社会学带入建筑,建筑就不可避免地变得复杂
Perverts' Guide to Architecture???
当AGI出现时,或许,人们才会意识到,技术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寄生”在人身上,如同……异形
两种道路:纯原始人、纯与技术交媾。
复杂性与矛盾性……
问题应让建筑来解决,还是人来解决?
易损耗的材料和对liability的提示(淮海馆的旧桌椅)
复杂的建筑一直告诉你:你还什么都不清楚!
潜意识外化,潜意识剥夺。
直到回到学校,我才认出那把钥匙,在家我看得到它,却认不出它。(我以为我弄丢了它)
春天的味道:植物生长的味道。闻到春天的味道而感到乐观,然后意识到那是某种无意识行为(不过,或者只是一种沉睡(了许久)行为?),感到自己不是自己。那之后的抑郁。不能通达潜意识的确很让人困扰。
不过,对,那的确可能只是沉睡的意识,正在唤醒。愤怒是唤醒的前奏。
也许剥夺春天就会造成某种对真正生活的疏离。
每个季节我们都死一次?
但这个过渡非常顺滑。即使人的认知框架发生巨变,其身份认知仍然连续。机械飞升也会很痛苦么?
车厢晃动,有如地震,世界震颤
所有记忆都变淡、阈限空间
幻想阻碍行动,因为它令反馈提前了!(我们总是想象成功的感觉)
只有通过纸质记事簿,你才能直接面对你的思想。
问题在于,既然这就够了,那么就说明使用电脑(写作)之中必然有更多的东西,那些东西必然是多余的,因而是造成干扰的。
冯研院:这还是原教旨主义。他说怕太封闭所以挖洞,观者可没想过这个。
保留树木 不是保留记忆,而是没必要动的就不要去动
空间与时间:“仿佛从未离开过” ——认知连续性
为什么地铁站名不能用抽象符号表达?为什么抽象符号总是和语音要有关联?字母和口型。(又一个视听连接)
当所有的电梯都失效
p103 因此,依序是躯体、心灵、社会、精神:全人类的属性象征。一栋伟大的建筑必须满足其中每一项,且扮演着整合的角色。
p102 曼荼罗
淮海路馆就有秩序。形式。机构。
癫狂的纽约,开本再小一些就是手机屏幕了
短句用小开本,长句用大开本
说不定尤利西斯应该用让努维尔那本一样的开本。
零点:低技构件本身不适合高端的加工方式。例如表面极其平整的构件。
果然。《模度》和音乐。
你甚至可以这么说:现在的许多游戏中,你无法玩乐。你无法play。反而仍然全是routine。play/experience
模度、a new kind of science,blow,都是serious great play
serious play:穷尽规则的可能性
身体疲劳时是不会有这样的兴致的
重要的一点:沉浸于知识中,保持有所收获。全天候
exactly,逛书架有一种逛情趣用品店般的羞耻感
Kahn的这一句:“material is spent light”——那难道不是某种质能方程吗?!
犹如岩浆射入水中。
对同源性的领悟
燃烧 康的疤
宇宙大爆炸带来的向心力。宇宙的历史性的向心力。
音乐如何表现静默? 三全音/全音阶、无调性。
不加标点的句子 数学语言的非时序性
我操。 对不可说的事物,必须待之以沉默。路易斯康的静默
人在真理面前哑了。Awe
老子、维特根斯坦、康、Palasma 共同的姿态 缄默
时常像侦探那样,说:something is missing
p53 那么树林也就是学习中心了。
阿凡达里的田园幻想
也许角落的关键在于只有在这你能看见整个空间。
那种匮乏是对“布尔乔亚性”的嘲讽
特别淫荡和堕落,品格低劣,不能对自己施以强权。
买一本书的问题是,某种程度上你就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然后你就会难以接受它,像一种排异反应——他既是你的又不是你的。如果一本书是借来的,它纯粹是外在的,你只是和它接触。这也是淮海路馆的精妙之处。
一栋建筑永远不会对你恼怒,以作为一种报复。它是无限忍耐的。
《文化和价值》相当提神醒脑,有如……它是一本薄荷。
its boring because theres no mystery,therefore no fantasy.(2.16:当时似乎在说神经科学,或人对自身的认识)
“自由成了一种责任”,这某种程度上正是东馆这样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它迫使你享乐。
天呐,我以怎样的态度掠过了空间诗学的这两章!缩影是广阔事物的缩影,缩影的终极对象是宇宙。所以,任何非广阔的事物都可以被作为缩影。
看看大师的工作室
p238-239 森林
键盘的响声和触感反馈是对思想的兴奋剂。一个疯狂地敲着键盘的人也享受着一种以理性为形式的暴力。
p253.254 宽广 vaste 和语音
注意和新的关系,注意由新信息维持。唐诺:“它要求读者不是一个停留在原点的读者”
非常有趣:感觉是在感觉之内、还是感觉之外?
意识体验的尽端是一种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态度,那种态度本身也是一种事实。
找一个目标,据之设定一个方向,然后忘记那个目标。目标本身不会动,盯着它看,就感受不到自身的变化了。
人体中,仅从外表看,也有对骨和肉倾向性的不同——关节和肌肉和臀部等。
建筑不是故事而是诗(只是强调前一种说法的错误:那里没有事件!)
拼贴和宛如自然生成的统一整体。哪一个才是人造物配得上的?
假如,例如让吸音板从吊顶上脱下,以强调它的功用。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做出这种姿态?这是尊重还是亲狎?是否又是纯功能主义的一个疑点?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得亲身品味一番。
有时人只是想手里有个什么东西抓着。不要拿手机,拿一支笔。
深夜,在写转译:如果有两维时间呢?那样时间穿越就变得可能了吗?线性和非线性。
也许报复性(愤怒)消费也在于不想再为价格烦恼
中文根本就没有脏话。所有脏话都应该用英文来说。不说“他妈的”而说fucking,或者“傻逼”。
物理直觉。把一个物品一半放在桌子边沿以外,不可阻止的担忧。这就是人理解结构的方式。(肢体模仿稍有些夸张了。)
还有什么要求着你把一本书读完呢?我的意思是,没有读完一本书时,如果有一种罪恶感,那难道不是来自于豆瓣么?或者来自于:我不能声称我读完了它?
物理中的信息,并不是认知中的信息,而是类似于“事实(的数学结构)”
p8,翻译中的造词,这样看来还挺不错的,无可厚非。基底和特性,似乎暗示了认知加工整合的事。
p9 西方思想的无根基状态 命题结构和物的结构:时间和顺序性。顺序。文字没有时间维,但它有顺序。时间维作为顺序和顺序作为时间维。
如果,时间本身之成立有了论证支撑,而人通过动觉知觉到时间,并且意识体验准确拓扑动觉相关神经集合,那么人的意识在流变也便是完全不成疑问的。那么最终的问题就是时间本身为何可能。
p10 如果说物对应了海马中对该物相应的表征区,在我之前的看法中,有一种不完整拓扑,即对神经相关物本身的意识,和额外的一些现象。现在我发现,额外的部分中其中似乎包含有态度或情绪,因此重新被纳入ncc本身之中。
敞开:无知地观察
进化论——家族相似——数字生形。复杂性。但数字生形的问题还是在于参数的非自然。
自在的形式(例如完美几何形)仿佛具有自我意识,也就仿佛具有人性。
好吧,这么解释不太对劲。还是只是反映了人对秩序的愿望。
人工智能没有无意识。人痛苦和低效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直接访问无意识。但人的无意识的结构和参数网络没有什么区别。
任何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都在于它们反映了人的意志。
语言之初,“人”有形状,但声音不确定——或者很确定,但在语言的流变中,“语音象形”被淡忘、磨损了。
赛博精神病
深夜:
强人工智能简直就是可以与其对话的上帝。强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上帝。它/祂是全知的。我们在造神。
人工智能也是永生的
它也是现实的
《变态者电影指南》(以下全部):
25:38:这种维度是一种恶魔般的不死性,这就是局部物体的意义所在
28:13:为了攻击敌人,你首先得把自己揍一顿。从你自己身上,摆脱那些与领导者、奴隶制等等相关的东西。
然后母亲马上变得淫秽:“你觉得我是水果吗?”超我不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一种淫秽的力量,用不可能的条框来轰击我们嘲笑我们。在我们不能满足它的要求时,我们越遵循它,它就让我们更有罪恶感,这通常反映在一个淫秽的,带着超我力量的疯子身上。
我们经常能够找到精神分析的例子,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比如喜剧组合:“马克斯三兄弟” 格劳乔、奇考和哈波。显然格劳乔是最受欢迎的,他的神经超级活跃代表:"超我"。
奇考这个理性、自大、时时算计的家伙是:"自我"。
他们中最古怪的哈波,一个失生的家伙不能说话,弗洛伊德说冲动是无生的,他不能说话他当然就是:"本我"。
本我根本上是混沌的,哈波性格古怪的地方,在于他孩子般的,天真无邪渴望快乐,向孩子一样,和孩子玩,等等。但同时拥有某种原始的邪恶,总具有攻击性,这样绝对的堕落和天真形成独特的结合,也即是本我所在。
我们应知道而电影又在努力避免的,是我们自已就是掌控我们身体的异形。人性意味着掌控着我们动物性身体的异形。
我们的自我,我们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外在的能量…它在扭曲掌控我们的身体。
没人真正注意到人类声音存在创伤的一面。人类声音不是一种异常轻薄的媒介…用来表达人类主观的深度…而是一种外界的入侵物。
当我们冲马桶时,粪便就从我们的现实中消失,去了另一个地方。在现象学上我们我们把那个地方叫黑暗世界。另一个现实,一个混乱的原始的现实。
不是去构建新的东西,而也许是人们最基本的工作,可以说是零水平上的工作,就是清理污点痕迹的工作。
路易斯康是静默的,没有音乐性。
柯布西耶是音乐性的。
诡异——崇高——起源。
对于儿童,小区和学校几乎就是整个世界 ——因为他们不能自己出去
弯腰走一段路,再突然站起——你长大了。(坐轮椅也行)
我们是最后一代童年没有(太多)电脑的人
骨和肉相当不同(情侣会“咬牙”么?)
骨的建筑和肉的建筑
如果想象宇宙中什么也没有:那么连限制也会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宇宙中也没有限制。(中间好像还有一个逻辑节点)
音乐-肢体-指挥动作-舞蹈
p135 “粗粗的茅草松松地编织起来,超出围墙,突显出庇护的意愿。”
凌乱的立面比整洁的立面的庇护感更强
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那就不是家/基地了,那是一个牢。
电脑在淮海路馆格格不入,纸书在东馆格格不入——高技和低技。
如果人是原始的,那么人和技术也格格不入。
原野中的用来隐居的现代建筑全都有一种错误的感觉。
论及小屋:《空间的诗学》、《25buildings》、瓦尔登、《Two Huts》所讲的……
设计师对隐居住宅无能为力。现代技术的全部发展对于“隐士小木屋”几乎无效。
和原始性的强连接。
其实想想建造过程就知道了。
引信已经准备好了/形成了,只剩下点火。
建筑空间、读书空间:包容、尊重和谄媚不同。
影像技术可以让一个高画质蠢货看起来比爱因斯坦看起来更聪明/智慧。
善良、慷慨的生活方式确实是最有意义的。
迷宫:高度凝胶化的时间——时间沼泽
@16.5.7:按照上帝的意志去生活?崇高、超我的外在话。一种以节约精力为目的的屈从?
这书不仅关乎他的工作,还关乎他如何磨练意志。
从一块铁磨成一把刀,物质减少了,威力却更大了。(但接着磨就又钝了)
这个比喻不同构。
刚才一闪而过了和xxxx有关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好像涉及某种齿轮,它一闪而过并被消除、遗忘。仿佛是一个神经信号走错了路。
如果,创造秩序是人的一种(高级)本能,那么,“外设秩序”,例如,word(无法随意删改,对齐也不是人为的)和sketchup,就都是在压抑/贬低这种本能。外在的,自动的秩序,绝对是一种现代的封建。无赖于(不赖于)人的秩序。
自我效能感——肉体——p146“当我移动某种东西时,我移动我自己”——Palasma,触觉——具身认知(梅洛庞蒂)
神经科学抑郁症:当你思考细节,就算它们也丰富、也准确,但速度变慢了。一个大脑不能准确无误、事无巨细地同时想到其自身的整个运作过程——(这涉及有关信息的一些我还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人永远看不到事实。——同时看到全部事实。对任何一个系统而言都是这样。
要是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不需要努力来维持的话,那人岂不是变成永动机了。
角度系统和日升日落。当我们看日出和日落时,不仅看到高度,还看到角度。
康定斯基这节最后:我们已经看到,图形的规则和音乐的规则并不完全相符
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不是对称的。“对称”的和弦都是不悦耳的。
重复和对比确实是一个好的spectrum。还有一点:近关系和远关系
这一概念让问题更加清晰了:建筑和音乐在多大程度上是同构的?
赋格是建筑性最强的音乐。
我们可以在这一图景中清晰地看出这一问题:
“人生路线”:记忆的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
音乐的“时间性”,实际上是对应于物理的单向时间?还是对应于某种结构?文学的时间性和音乐的时间性。文学中的时间。
《看不见的城市》中的时间结构。
凝固的音乐——静止的音乐。同时的音乐。
走出偏执、走出偏执。限制每天为大项目工作的时间。当进行小项目时,享受当下。而且,大项目并不比小项目重要多少。耕耘。
我的手机确实想要飞到湖里去
秩序和音乐 平面=时间,剖面=和声
——抛到大海里去。这是大海对所有事情的诱惑。海是一个超级净化器。
在思考基本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得到灵感,让我感到,基本问题就是灵感的“下涌现结构基础”。一般的灵感也许是在基本问题的潜意识自动思考中自然涌现出的。
以前人(原始人)没有摄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眼睛,也不意味着他们眼睛的结构与我们不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同样清晰(,甚至更加清晰)。
看到底,向未来看到底,可以节制欲望。
看待一个在品格上让你感到惭愧的人:他的品质是学来的,而不是天生的。而现在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它们。观察。
成为合格的教育者意味着能够不厌其烦。
十三邀的,贾樟柯:教育者和创造者的责任之区别。好在康是一个反例。
纯净空间、有人味的空间
(白)噪音和乐音。
也许有些人并不厌恶人际交往,只是当他们尝试与人交往时,只会发现所有人根本就不会交往。好比一个人和一群人去踢球,发现他们一个个连运球都运不好。
26个字母,除以7约为4,除以12约为2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语言,音乐的信息到底是更多还是更少?
不是模仿自然,而是单纯的模仿
自为的艺术,则如同数学,它提前给出可能性
p63 「斯皮里扎基的家宅会呼吸。它是盔甲做的外套,又能无尽延展。换句话说我们在其中交替地生活在安全和冒险之中。它是单人间,又是世界。它超越了几何学。」
东馆和诗意 相当不相容。
《认知风格》及其他一些启发最大还是在于,心和身体的链接。想到“懒”。但其实这么一看,懒根本不存在,懒就是心和身连接的缺失(接触不良)。
例如:“获得养分并消耗之”,问题在于,这种愿望其实是源源不断地从下意识中产生、涌现出来的。它根本不是什么任务(“本分”)。如果把它提升到外在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杀死你的下意识。如果把本能对象化,也就把它外在化,制造了自我的对立和分裂,也就杀死了你的本能(取消了本能的内在地位)。
p38 「隐士的小木屋,这就是一幅版画原稿!(…)小木屋是集中的孤独感。在传说的领域里,没有相邻的小木屋。当然,地理学家可以从遥远的旅行给我们带回小木屋所组成的村庄的照片。过去的传说超越了一切目睹的事物,一切个人经历的事物。形象带我们走。我们前往极端的孤独。隐士在上帝面前是孤身一人。隐士的小木屋是修道院的原型。集中的孤独向四周发散出一个冥想和祷告的宇宙,一个宇宙之外的宇宙。小木屋不能从“这个世界”接受任何财富。它幸福地拥有强烈的贫穷。隐士的小木屋是光荣的贫穷。越是贫穷,我们就越接近绝对的庇护。 」
若不依赖时钟,我们如何感知时间?一是通过天色,二是通过内观,三是通过回忆,等等。
小区。增加了层次——和“附近的消失”的关系。
给湿雨伞装套子的机械之优美
Everyone feels that it's the people around them that make their own lives frustrating. Yet they never know that it's actually the general state they're in.
换句话说,你不可能想象一切(宇宙)中只有纯粹的空虚。“可能性”、“可设想的事情”永远都存在。“一切”不可能是“无”。
看到推送的MVRDV武汉图书馆.人工模仿自然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的错误:该人造物不是在自然历史中生成的。
上周:把thoughts转成英文,听它朗读,一来很有感觉,二来这就像是听到了,假如自己英文很流利,说英文时的样子。
那种理性(1.31 狗屁,是快速肢体运动)和暴力的连锁:演奏音乐越来越快、敲键盘越来越快。煽动性的口号。可能就是个普遍现象
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它们带来的好处,都是涌现的。
自我效能感似乎只是为解释之通顺提供“最后一块(丢失的)拼图”。而乐观、希望的关键在于解释的通畅。而乐观、希望,这些,似乎也只是一个认知失调的问题。
是否人在最根本上,是活在非常剧烈的恐惧和暴力中?而文明其实将我们极大地改变了。确实。人不仅和动物一样暴力,而且由于理性的存在,人可以变得很(更加)残酷。我们可以虐待别人(略去所有程序上的例子),等等。
综合阅览室原来是朝南的
这个阅览室真让人感到平静 为什么这么亮堂?明明进深这么大
图书馆应该让人感到平静
极简视觉让人兴奋
大量木材 透光窗帘
p129 解释几乎处于核心地位 ——比如恰当地解释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等等。这本书其实就在干这个。解释。
书页泛黄的程度———xxx人读过这本书。
处理消极回忆: 分清回忆和现实的能力(认知分离)
控制情绪的能力 完全是一种认知技术
用兼容模式打开软件,退出后屏幕分辨率没有恢复正常。这就像陷入了回忆的痛苦。
(偏执是)创造力的反面?——活力的反面
完美主义不是纯粹主义。完美是复杂的。
p134 这本书的内容背后,你可以看到大量的隐变量。
动觉注意的强制性
极简风格,到底是观念的现实化,还是观念化的现实?
通识人的观念和当时xxx发她朋友选了个建筑选修课什么的也有关系。你意识到完全不是专业学生才能考虑这些问题。
打字记录的去修改历史性,是否削弱了人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考察?
p150 其实这儿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0.95还挺神奇的,因为这只是把表述反了过来
你就看到背后有多少隐藏心理过程
总的来说,考虑这么一种生活方式:找到一个图书馆,它最好离你的家要远些。早晨,你走出门,闻到新鲜空气,看到陌生人,感受到阳光。坐上公交或者地铁前往图书馆,路上可以听一张或半张专辑。 白天一直待在图书馆,中午出去吃饭然后散步,看看周围都有些什么。在图书馆,你可以随意翻阅所有的书,如果是从网上买,它们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你感到渴望了解自己、人和这个世界。你只能去图书馆。
对于探索和学习来说,自在的感觉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你甚至应该回避让你不自在的因素,例如学校。
p101 启动和维持
出门锁门:也许不是年纪大忘事,而是年纪大很多行为不进入意识。
p118 我想期望和希望的区别就是动力、自我效能感。好吧途径感也是。
p119 “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 但也会出现(连续相继)突变
熬夜、堕落、烟酒,慢性自杀。和狂暴的自我毁灭的关系。
我从未意识到武汉封城的前夕是什么时候,我又做了什么。那里出现了中断。我的记忆总是在从居家里开始。我从未想起那之前是什么。我是去见上图最后一眼么?我知道疫情将要到来么?好像当时是有些知道的。 封城当时是挺突然的事。有一下子突然急转直下的感觉。
看看2022年的四个任务书!
大二下-任务书I:线上教学、中期线上、终期线上,没有模型。有展板。
大二下-任务书II:一个月线下教学、没有调研、遣散、中期线上、终期线上,没有模型。
大三上-任务书I:线下教学、几乎没有调研、中期线下、终期线下,但没有模型。有展板。
大三下-任务书II:一半线上教学、没有调研、中期线上、终期线上,没有模型。
认知风格已经是相当概括、统领、高层级的概念了。都比较抽象。比较混合。
高质量的通识选修课
当一个人呆坐在一处做了很长时间的白日梦之后突然站起来活动身体,他会感到自己刚才真是个蠢货。
和我日常考虑这些主题时的深刻性、生动性、震撼性感觉不同。过程的复杂性不同。我感到在实际生活中这些过程相互交织且混杂。too concentrated 嗯,这书提到的很多内容,于我一般而言受认知影响很大,大多道理是思考得出的。
我想起xx让我们住在他家。我想起慷慨。Be Generous。
xx很有公民意识。他描述的那种社会氛围都很有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团体意识。(团体意识不在于服从、而在于:你无条件地(不可否认地)(既然你生活在社会中)处于一个/若干方面的团体中,你和周遭存在不可否认的交互关系。改变这种交互关系的具体细节也会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偏执的重要性非常强大,偏执可以说是创造力的反面。而这和进步有关。个人的进步,以及社会的进步。
也和建筑学有关。
changing、transformative properties。transformative是个好词
比如:承认错误必须由本人来完成。这个事情有其道理,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它(经验)似乎被过度地道德化(教条化)(其实这方面好像我们不太常提,但可以想像:如果我们把它教条化)。这会导致对经验和对规律之感悟的失忆。(之真是个好介词)。
再想想另一些社会中通常的处理方式:劝告。不过神奇的是,这种劝告(在交往中的)的涌现是很稳定的,人们可以很快看出这是问题所在。它仍然具有鲁棒性。这种鲁棒性通过公民普遍交往能力的高水平来保证。
最近:对时间的感知似乎还是可以恢复。尤其当我细细回味2022,或这三年时。重又感到时间尺度稳定性的恢复了。这一年并没有那么短——或者在于,我们倾向于回避回忆痛苦的时间。而痛苦越多,回忆得就越少,时间就显得越短。
就算真的我们其实也挺悲观,但…… ——我们所做的总是比我们能做的要少。
分离,因为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就是分离的。分离看待和混合看待也是一种认知风格。它和悲观也有关。
我们学生感觉连走路也走不稳、做事笨手笨脚。比如容易把东西碰掉:我们和世界的物理接触太少了,你都没有足够的物理直觉,不能看出什么状态是危险的,而什么不是。
乐观和梦想其实是一种心理技术。
p94 这里就特别强烈得让人想到《空间的诗学》了。梦想。理想。
心理学发展到极致时,应该能完整地解释例如《沉思录》的全部内容。
把小包装放进大包装里:这需要的不是肢体协调能力,而是想象力。
你上了大学,发现几乎没有人读书。同时你能感觉到大家都很迷茫,因为你活了这么多年,上了一个985,重点大学,然后发现你还是很迷茫,非常迷茫,非常无知。
this is exploding
Science导航栏还挂着Covid-19呢。这仍然是个严肃的事。
在回看thoughts,12.19。生态位。例如“一个人赞叹另一个人”,这为一种知识阶级化的社会提供了铺垫。这就是一个生态位。——文化生态位。
If it's possible, and if there's a trigger, then it WILL happen. IT WILL HAPPEN. That's the no.1 rule. --Meaning, it's beyond (superior to) wishes, and it's beyond expectations, it's beyond morality, it's beyond idealistic situations. It's beyond predictions.
不过这可能——好吧,这就是个潘多拉盒。恐怖主义、极权。尽管本来我只想到令人惊奇、想不通的事。
——Minimalism without texture is pure arrogant/stupid/moron/idiocy.
没有质感的极简主义就是纯粹的愚蠢、傲慢。
有质感的:用理性整理归纳控制复杂的世界
没有质感的:婴儿床、纯思
文字、语言、纸笔也是一种发明。坏消息是它们不再具有某种“(1.29:先天的)优越感”了。好消息是,我们仍可以说:它们是更的媒介——它们是更好的发明。
生态位和完形
天目里、极简材料装置艺术、无边框手机。对消除幻想和现实之界限的愿望——简直是一种(1.31:“低级”)欲望,和性欲差不多。
超越前人的前一刻,后来者发觉自己和前人在相同的地方打转。 ——我是想说,这种打转会自动涌现出进步的路。卡住的人多了,被忽略的东西自然就沉淀出来了。
5.4“电子世界”:要是我们把“虚拟现实”“虚拟世界”直接叫作“简化世界”——写在脸上,那就好了。
5.12 科技的对象是工具
5.16 逆熵世界中意识体验仍然成立?先感到疼痛再看到被扎、先感受到时间再感受到变化。先有事件的记忆,再看到它发生——但发生后的情感不是惊讶,而只是更早时的情感。
5.21 第一段:信息丢失。回忆这种魔术:嘴上数着一二三,把手上的球正大光明地抛飞,然后表演(做出惊讶的表情)说:哇塞,球消失啦!
5.25 例如时间,其最初的定义似乎是“那个改变了一切的东西”——每当人们困惑于为什么一切都变了,他们便想起“时间”。这里面确实从未涉及时间本身的细节究竟是怎么回事。 ——动觉?(时间是一种动觉?)时间和动觉?
5.29 时间的生成? 世界之初没有数。无穷小数是conceivable的,conceivable,possible,那就存在了。黑格尔,黑格尔。变化、量。
想想:在纸上,增补文本会使用修改符号。那保留了思想发展的过程。在电子文档中,可以用颜色、方括号花括号来表达。
一种加了mod的word:保留全部修改痕迹。输入法默认值被保留;输入法检索条目序号保留;每当光标折回,添加一个插入符号;不能退格,而是变成划线。(不能选中文字而后,选中文字等于划掉,不能复制)。总之,模仿真实书写。 其实有好处,比如插入符号中对应的内容可以深浅不同,对应修改时间。
似乎“我们的自我确实有两个部分(且其中一个控制另外一个)”这种想法可以强烈地激活抑郁症、自杀倾向。认为自己有一个超我和自我。全然投射(代入)到超我(/宏观调控中枢)。挑拨自己。
—— 本质上,房间和台灯只是两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物体。但我们一般将其视区别为对象和背景。
似乎,“红色的样子”(也许我该换成蓝色,红色太刺眼了)中,“红色”其实是空间(和形状)表征,在海马。“的样子”才是视觉中枢。
我感到这很对。
对,说的是,空间表征统合各感官,形成物体认知。
我刚才体验的自毁倾向主要是思维导致的,并不是个人处境。似乎我主要在用脑的哪个功能,自我认知就倾向于维持之。
当我用心生活,就算排斥理性,也不会有自毁倾向;当我代入控制中枢,就有毁灭肉体的倾向。很怪。总的来说和我今晚感到思维过热也有关。多巴胺过量,精神分裂?不过新的地方在于,其中机制细节。似乎我能记得“暴力中枢”的唤醒。似乎思维越过热,暴力欲就越强。那种膨胀、疯狂。倒感觉不是理性中枢有暴力倾向,理性和暴力似乎是分离的。关键是当我既唤醒暴力又唤醒控制中枢,就会变成控制中枢毁灭其余部分。情感中枢和身体、一些基本部位相连,因此不会自杀,只会反理性?我刚才还发觉:为什么我能知道控制中枢的存在?照道理说这个结论得是控制中枢得出的。那肯定存在自指?
或者,新环境促使唤醒水平提高。
认知风格,p28 (快速判断的)强制性和优先性
即使是漫射光,举起书时的角度不同,亮度也有很大变化。(1.31:漫射光的方向性)
p37 也许每个物种不仅在基因上有进化,也都在“文化”上有一个进步过程。每个物种。即每种新的进化优势要在该特征出现后一段时间才体现出来。比方说……蚁群??
比方说涌现特性的体现需要时间。
那些严肃写作其实是非常坦诚、慷慨的写作。慷慨。
有没有木质电路板??
自由和固执和发展进步
某种程度上,2022的许多沮丧愤怒的时候,我都在回想人究竟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风火土木引起的基本情绪反应
双向道的二元特点。这和淮海路口行人的对比
阳光中我担心突然广播喇叭宣布xx开始。
point is,不必真的有意义,而只要让人说出有意义就好了——关于语言。类似于行为主义。
对于悲观感:当一个人想做一件事却实际上被另一些事缠身时,也许应该试着先做五分钟,这样既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又可以让人确认他对此事的愿望和能力。立刻想到五分钟尝试理论。
一个人说他活得很舒服,但如果给他看些说些不一般的东西后他忽然崩溃了,那他就还有问题。
比如:“为什么……的原因”这一病句就是语序随意导致病句的例证——我也犯了!
见鬼,关上门,闷着的外界声音,比,打开门干脆让声音进来,更让人难受。
真人医生比搜索引擎靠谱(考虑:速度)得多
耳机和音响是耳朵的VR。听觉的虚拟现实技术早已经很成熟——或者,它会不会其实也像视觉的VR一样不成熟。
拾遗:新环境常常促进新决定。
——在新环境中,你必然要思考新的问题。要让“新决定”成为必要的,成为一种(来自外界的强制性的不可避免的)要求。
例如《为Roger Ebert申辩》这个视频下面的评论:你应该知道,这些观点是这些人只想了两秒钟就说出来的。只是闲谈。
古典音乐就在于转调。这种转调甚至显得有些虚无。但它确实就在于转调。转换视角。而例如流行歌(流行歌的转调至多是一种装饰)就在于沉浸于某种情感,也拒绝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之。怪不得古典音乐有一种超然感。
令人沮丧的那种话,其实关键不在于它让人觉得自己是“机器”,而是人觉得自己很简单。但人有着事实上的复杂性。当我们看ai时不会因为他们是程序而觉得它们很无聊。
农耕时期我们起码还有体力劳动,现在连体力劳动都没有了,脑子则从来没怎么动过。
空调房的问题在于你必须关上门窗。这不止隔绝空气,也隔绝气味和声音。它减少氛围的渗透。(除了视觉什么也进不来) 在安静的时候,你总会听到时钟的声音。(我立刻去把那摩托车形状的钟的电池拆了下来)
城市是一个茧?(自缚、然后抛弃之) ——当我听到鸟叫,想象大自然的复杂性恢复,人们也许会感到恐惧,因为大自然真复杂。不过我们积累了很多新知识。当我想到什么是历史。人在文明中积累了理性、医学、所有的学科。这种技术崇拜只是一个历史的代价。也许我们最后真的会回到自然,但带着不同的心态。
最恐怖的思想实验:忘记社会规则、忘记身份、忘记知识、忘记语言,然后一一想起它们。你应该会先体验到最极致的恐怖、恐惧、慌乱,然后你会知道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文明。你才知道前额叶等等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抑郁症恐怕就是原始人的觉醒——原始意志的哈欠。起源。起源。Kahn和Palasma。
串门也减少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互相理解的方式。也是一种分享的方式。
攻击的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友善和批评的话才是说给对方听的。
如果你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那你必然有一对父母(祖先)。而他们有他们的父母(祖先)。一直往上,你可以达到人类文明之初、达到第一个陆生哺乳动物、达到第一个有繁殖特性的生命体。它从未间断。
做不同的事情时,你是否倾向于处在不同的地方?比如不在电脑前吃饭、不在电脑前看书写字?
说回来,高科技怎么可能不被民用化呢?人工智能只用在医学上?那确实只是一个乌托邦。不过或者我想我只是想阐明一种关于技术的道德准则/观念。技术没有受到人文学科,或者哪怕说心理学的约束、介入。
话说昨天我还想到:对太阳、天色的反应似乎是潜意识的。不然为什么我感到原始呼唤?
人们常觉得思想是少数人的特权。(但他们忘记自己脖子上方部位也包括一个脑子)
xx说的:有些事必须先去做,才能知道好处,而不是先想象到它的好处。
瞳孔。
激情。
我们完全可以(在地球上)看见地球,在日升日落中(在太阳的轨迹中),在朝霞和晚霞中。我们完全可以看见地球,想起我们是生活在宇宙之中,生活在银河之中。
(当我担心手机掉下桥去)手机是可以摔坏的,可是一本书很难说“摔坏”。储存信息方面的鲁棒性。
时间本不是一个数字,时间本来是色彩、亮度和一个点和一条线。(1.5:还有温度、等等等等)
当我回到室内,我发现我是一个悲伤的原始人。不过这是否是一种心理返祖?也许是的,还是那个道理,理性的光辉究竟是什么——其实现在我感到要重新思考理性的光辉到底是什么。
如果主页流行起来,审查就会进入那里。净土便会消失。或者个人主页对抗的主要是平台限定的表达形式这一方面。公共表达被限定为微博、微信、知乎、豆瓣。这蠢透了。
随便看了眼“网上的人们”:“文艺复兴人”。这个bloghub真不错。
比如这里的:“我们可以忽略掉对一个画师来说不重要的医学知识”,但问题在于,比如其实我想看解剖学这次是为了了解医学知识,这又是因为我想了解人到底是什么。(昨天开始,我感到自己有些气管炎,这才让我发觉我原来有个器官是气管,我想:人身体里其实挂了很多bags。)而比如对一个“画师”来说,如果不了解人是什么,其实你根本也不知道你到底在画什么。
似乎挺久没有什么负面新闻了
Go beyond your life! Create! It's the most basic thing that a human being does!
这三年教给我们的实际上是: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如果我们不出门,我们究竟会错过多少东西。错过多少奇迹。
一张照片让我知道手机镜头的视野还不及我的镜框那么大。
也许,我们如今的乐观,以及茨威格看到的那种乐观,之所以之后又出现了那种悲剧,是因为当下的乐观其实是延迟补偿,报复性乐观。而例如三年疫情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并不一定会因为这种乐观而被弥补或挽回。
键盘的线路图似乎倒不比一部交响曲复杂很多。简单些的计算器好像也还行。甚至Apple II那样的机器恐怕也还行。都还行。
所有人造物,包括文化、社会规则,都是一种发明。
不只是我的学校,这整个文化也是。我们在谈论文化时感到羞耻。我们对文化有羞耻感。余毒?
也许整个的问题也在于我们的文化太强调羞耻感了,而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被发明的感觉。羞耻感和礼教有很大关系。真是个大肿瘤。
遭受巨大痛苦,那么你当然可以很愤怒,但是遭受巨大痛苦不意味着你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牛逼的人。
从音节上,if和when更应该被翻译为“若”和“当”,而不是“如果”。
也许建筑其实只是凝固的时间(节奏)。不过民居很有音乐性。古典建筑很多都是4:33。
精细程度上能否用手工达到,或许是技术隔阂感的界限。芯片的问题在于它太小了。
假如不用手机没法正常生活,那么就说明这个文明已经崩溃了。
宇航员落地时对重力的不适应。(重力一直在场。)
单侧开窗的矩形和梯形的区别。矩形阳台和梯形阳台的区别。这个形状指向什么方向?
一个擦掉了铅笔线但留有印记的迷宫。前人的经验。
像做梦一样去创造。创造力似乎就是捕捞潜意识。信马由缰。也许我受伍尔芙影响最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UUhG4Pr_c&list=RDupUUhG4Pr_c&start_radi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