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碎片

12.25

如果说Blow的The Witness是关于人的

那么Elements可以说是关于世界的

11.28

大脑运作应该是支持还原论分析的,这些机制是事实且客观存在。

但不能随便就用“低级”来形容。

当我说为大脑冠上低级之名时,仅因为它是可理解的。

可是既然我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可理解的,那还有什么是高级的呢?

 

大脑以某种可理解的方式运行着,对于这个事实,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无论如何,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机制是高级的话,也只有大脑可以算是高级了吧——相对其它系统来说。(高级和低级本来也不过就是一对相对概念而已)

说“只不过是……”这句话时,“只”并非只是一个修饰,而是的确在考察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其它事物。

例如“这段音乐只不过是从A和弦到B和弦”,呢么我应该想象单纯地以先后演奏这两个和弦本身——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演奏必然涉及到时长、音色、甚至演奏所处空间的大小,一切的其它因素。

当然,如果非要说,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各种物质以很复杂的方式互相影响着而已,这我倒是很难反驳。

 

大脑最神奇的功能就是,“喝了这杯酒,忘掉它吧”,即恢复对知觉的整合能力。

将这种功能视作整合,就不能被称为“自我欺骗”了。

我在知乎搜索大家对“我们只是原子”的看法,有人提到其中犯了还原论的错误。

11.27

用分析的方法体验到的世界和在不分析的时候体验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分析倾向于单通路,而现实世界是多通路混合的。

分析行为会占用“感受力”所需的内存。

11.27 的前几天

如果宇宙最开始没有时间、也没有运行机制,而是只有平行存在的,在空间中的一切可能的排布,之后根据合理的情况排列这些平行的“宇宙切片”,然后才形成了规则和时间。

11.6

一旦分析快乐的生理机制,快乐就会消失。

10.30

活在一个麻木、进步缓慢的世界,就像活在土拨鼠之日里一样,好像身边的世界处于一种静止状态,你的行为不会对之产生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就像蜻蜓点水一样)

7.20

意识体验是一种被“召唤”出来的“全同”映射

5.4

意义产生于 框架/规则 之中

4.27

建筑,或说所有艺术,如果面对直至分子层面的追问呢?5.4充其量是隔靴搔痒?

3.28

艺术是一种游戏?

……也不能这么随便比喻,但陈嘉映好像说过这俩很像,都是自发目的的? 

3.3

Dreamweaver选中并不太长的内容就卡得要命然后就未响应、照片试尽各种方法无法导入(Windows的“照片”软件频频报错、iTunes根本没这个选项、QQ又卡又连不上、直接从文件资源管理器导入日期错乱)、IE无法导出单个收藏夹、导入照片失败试着重启电脑之后也是老tm未响应、这傻逼的复制粘贴之后提示粘贴选项挡住了一堆字……

中文输入法的愚蠢(妈的,我输入“ruanjian”非要给我首选“阮济安”,什么傻逼玩意)、耳机线太短扯到时恼人无比…… 

我想了想,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别人设计的东西(必然)都是纯粹的狗屎(我他妈的右手袖口还老勾到电脑底座,傻逼)。(然后想到了“他人即地狱”上知乎看了一会,讲的好像不是一回事。)

 

但这样一来,这个想法究竟为什么使我“释然”呢?当我的肋骨那里不知为什么疼了一阵时,我还是很烦躁,所以还是因为未知和困惑?

我还想到,有可能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和别人的发明在这个设计本身(的物质形态上)并没什么区别,但是我对待自己设计出东西会更明白,出什么问题时是因为我没考虑到过,或者如果我要做什么就必须要经过怎样复杂的情况,我确实对这东西的物理局限又更多的了解,但同时我也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用它完成我要做的事。所以了解局限是拓展“使用方式”的前提吗?

2.25

Confused。偶然逛b站看到MEC视频时想到,现在觉得MEC上层阶级的几个区时做的真不行、其他也好不到哪去,主线关卡也是挺差。在确定这件事之前心中那种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呢?大概就是Confused。

这样又想起以前写作文,真正让人惊叹的都是真正让人感到不再困惑的观点。那些得了高分的我却总觉得不对劲的作文,都是我读完后仍然感到困惑的。

困惑是可以觉察到的。

2.8

意识没有质量、没有体积、没有位置

我不能“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灵魂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因为即使如此那个人也没有现在的我的身份记忆。

所以我们所有人的本质都一样

这让我想起来2019春冥想结束后想象到的“每个人脑子里的小三角”(代表观察者)

但是大脑是怎么推测出这个观察的存在的呢?并且说出“那才是真正的我”,那么观察者和大脑之间居然存在交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