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愿景
2022.1.26 18:37
我第一次产生做个人主页的想法,主要是出于自由表达的欲望,以及对自定义的向往。在此刻这些都是重要的动因,不过我还有一些其它的思考。
首先说说作为浏览工具,电脑相比手机的优势。我要提到 翁天信的这篇博客,其中说到,“信息流”(即从上向下排列显示各独立内容)的排版形式更适应于碎片化的信息,而不鼓励长的内容。他指出,传统信息流是一维的,即信息只有上下一条轴线上的排列,这也就是碎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媒介即信息,智能手机毕竟要有便携性,屏幕宽度也就这么大,这是催生“一维信息流”的关键物理条件。而碎片化不只导致我们信息获取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它继而制造了某种浮躁:你的内容必须和其他人同屏竞争,写作的目的便开始改变了,同时焦虑的情绪也不断地在这样的排版中被暗示。
Dandy在他自制的手机社交软件Vary中发明了“二维信息流”,“用户的发布内容显示在长度可变的卡片里,左右滑动浏览不同的卡片,上下滑动查看单张卡片的内容。”但这只是针对手机界面的某种勉强的突破。实际上,多维的信息组织模式,在宽屏网页中——也就是电脑最一般的浏览模式——已经普遍存在着。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那么经常地用手机浏览信息呢?我于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了,个人主页自然而然成为了某种出路。
这两天在和朋友讨论一起做个人主页的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个人主页的重要意义:首先对应上面所说,既然现在整个页面都是自己的,那么更长的、更深入的书写便显得“合时宜”了——在朋友圈突然写一段长长的、很认真的文字,不是会担心破坏氛围、导致尴尬么?“更长的、更深入的书写”,一方面也许听起来好吓人、好严肃;另一方面,却是深入认识自我的高效方式。而似乎现在大家普遍还没有接触到那样的书写氛围。
即使不用来写作,同样重要地,网页是一个非常好的归档工具,这是由于多维导航的可能性,加上良好的可视化。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格已经分裂到了微博、QQ、微信、豆瓣、网易云……无数的地方,而个人主页则提供了一种重新整合的途径,一种构建完整自我的途径。
“生活这么累,谁来看你主页”,这是知乎问题“为什么现在个人主页不流行了呢?”下唯一的回答。我很难反驳。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该做的还是要做,我说了,也在做了。在我的美好愿景中,使用个人主页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将逐渐摆脱对垃圾软件的依赖。
(20:51)
以上对我心目中个人主页的作用已经交代完了,最后简单说说本站在设计上的思考。
首先,去除装饰。避免一切只因讨好(eye candy)或炫技而存在的元素。尊重读者。也许这可以理解为某种“网页的现代主义”。
推介阅读《将博客改造成数字花园—BlackGlory》,这篇文章是我在设计中重要的参考。作者的表达比我成熟得多,“数字花园”的概念也十足浪漫。区别是,出于部分内容的需要,我不会完全采用“纯文本”,并且我会保留日期,以便考察思绪间的联系。
2019年的计划中,全站采用英文,“推介”一栏的标题是"things i like",这参考了Blow's。现在的设计中因实际文字量大而采用中文(您也可以使用浏览器的翻译功能来体会其它语言下的视觉效果),但网页文件的名称沿用了这个英文短语。其实“things i like”比“推介”更能表达我的意思(后者略有强加的感觉),但是要翻译成“我喜欢的”吗?